如何进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如何进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进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
高三二轮的复习主要是针对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来达到进一步提升成绩的目的。
一、重视考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样也是地理复习的依据。研究考纲,对地理第二轮复习的备考意义重大。要注意高考大纲中的改动部分,为自己取舍和重组教材提供依据。高考考场上主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能力的培养在本阶段的复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重视知识整合
二轮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所以专题训练是这个阶段的主要表达形式。在专题复习中注重:建立知识框架、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知识规律、拓宽知识层面、比较知识异同
、归纳知识特征。所以专题复习必须要将知识进行拆分、加工、重组三个步骤,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二轮复习中的专题复习不再是一轮复习中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辨析各只是板块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三、重视图表分析能力培养
每年高考都要考地图的识别、判读,有的题是直接考图,有的题是无图的考图。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太阳高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考查的重点。二是统计图表,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因此复习时要对地图分类整理,加强训练,对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好的帮助。
四、重视地理相关热点
高考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凸现时代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全面素质,以多元信息为载体,更加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侧重对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些事情,在做专题练习的时候对于有类似于近年的国家大政方针、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等信息的要格外重视。
向学教育网
高三地理零基础怎么补学好地理的方法
对于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基础知识,成都美博的老师总结了高效复习相关内容的方法,提供给同学们,供各位同学酌情参考:
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
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三,在复习区域地理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电灯,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试想,复习到这一程度时,当给你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会稳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练习,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有的考生可能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分析试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知识,深刻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求解。
1、寻找适合复习载体,一道题要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识点)组装而成,养成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好习惯。克服定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以一当十,训练一题,达到训练十题的效果。
综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科重点、主干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联系,前后联系。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找到龙的眼睛。
3、我们不能满足于解题,而要求“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上升能力达到根本上的达标。
4、做各区模拟卷,反复订正。分析解题后要进行经典回放,反思解决了什么问题?这道题为什么这样思考,而不是那样思考?分析后,要给自己思考时间和空间,再回味、思考、悟化、转化、活化,再回归教材、课本。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能力。
四、重视记忆地图,根据题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题技巧。
在现阶段复习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高考题很多资料都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在各种图中,要特别重视等直线的判读与应用。如,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等。要学会读懂各种图,能熟练地从各种图形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自然地理条件的认定,历史的发展与反思。
总之,善于归纳各种类型试题的解题方法才能在高考中取胜。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本人参加过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几名,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望好好吸收
附录:关于等值线图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讲义:
4.2.等温线:
4.2.1.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解说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以上就是如何进行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向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