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23:51:35 | 向学教育网
古代高考是什么: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和如今的高考差别
1.人数差异
科举考试有着严格系统的考试顺序,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层级,只有成为该省最出类拔萃的才有机会参加最后的“高考”——殿试。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只有270多名考生参加,和如今数以万计的高考生相比,考试人数可谓是九牛一毛。
并且科举考试只有万分之一的通过率,难度可比高考大不少,最后能参加殿试考试的,也就那几个出类拔萃的考生。
2.考试时间不同
如今的高考最长的考试时间也就两个半小时,时间一到,就得交卷。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考生长时间答题精力,体力会跟不上。但要是到了科举考试那就不一样,你要没有个好体格还真吃不消。科举考试的时间一般长达十几个小时,从凌晨就要进考场,上午10点开始考试,直到下午6点才结束答卷。而且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得在考场里解决,不得离开考场,是不是相当严苛。
3.考试科目不同
如今的高考主要分为文、理两个大类别,文科生和理科生拿到的考试卷也都不一样。在古代则分为文试和武试两个类别,大家经常听到的武状元就是通过武试选拔出来的。文试的考试要求主要侧重于政治上的才能和考生的文学水平,而武试考察的则是带兵作战,排兵布阵的军事才能。那么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他肯定是人中之龙了。
4.考试题目不同
如今的高考由于文理科的区别,所以考试的科目并不完全一样。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的则是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之类的知识。尤其到了殿试,是由皇上出考试题,更要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这些题目都是涉及到国家的发展问题,考生要是对历史和国情没有深刻的认识,是很难在科举考试中胜出的。
5.阅卷标准不同
如今的高考的评判标准主要看的是考生的答题的正确率,这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考试成绩。那么在古代高考,答题正确率可不是唯一标准。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考生的书写要求,考生的字体是否工整美观,是否达到了:“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的要求”考生要是没有一手写漂亮毛笔字的功力,是无法通过考试的,甚至连第一关童试你也过不了。
相同点:
其一,都是人才选拔制度。 两种制度都是我国不同时期最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其二,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由于官僚的身份不是世袭的,而一个官僚在退出仕途之后,在传统中国约定俗成的财产继承方式的制约下,他的田产又在数个儿子中均分,这样,其后人则很容易在二三代以后又下降为平民。而平民又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再次进入上述地主、士绅与官僚之间的精英循环过程。对于高考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上基本是照搬苏联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从1951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来选拔培养人才。
其三,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 采用公平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考试原则,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在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科举制的出现,给一些平民和知识分子提供公平竞争进入官僚系统的机会。而如今的高考,被认为是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之一,在高考面前,只要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继续深造。
不同点:
其一,考试目的不同。 科举制主要是为国家和君王选拔官员和政治人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科举制在当时成为许多学子跨入政府官员的主要途径,也为一些学子们毕业和具有一定资格的途径。也就是说,科举制不仅是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人事选拔制度。但高考主要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门槛,不受政治的影响。
其二,报考条件、考试内容不同。 科举制的报考条件非常严格,尤其是在进入三年一次的考试时,必须由官员和有身份的人推荐,否则不准参加。而高考制度下,报考条件限制较少,只要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可以参加考试。科举制考试内容狭窄,四书五经是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也通常比较呆板,主要就是写文章,文章写得越有文采,越能博得阅卷老师甚至是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越好,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官场上的不成文的规矩,否则即使是优秀的文章也不一定能达到最终统治者的手中。而如今的高考制度,考试内容诸多,涉及文、理、综合,同时还有体育、实验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考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试、机试、实验、体育测试,部分专业还对考生的身高、视力作出特别要求。同时,高考的考试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联系实际,十分注重考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其三,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科举制在当时社会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当代高考地位高。由于科举录取的人数规模小,如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在明清时代,录取比例不到1%。而如今的高考制度下,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非常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录取规模比例都呈上升趋势,至少很少有比例下降的年份,部分省录取比例达到60%。就二者作用而言,科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员,而高考培养人才,因此,科举制在社会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高考。
其四,考生在通过两种考试后的社会地位不同。
作为古代的科举制,每三年进行一次,只要考生考中了就成为官员,只不过是职位高低不同,每年所拿俸禄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官员,都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高。而如今的高考,高考考生毕业毕业之后都是普通劳动者,不管是考入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亦或是高考落榜,考生们的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凌驾于谁之上。而且,就算是考入名牌大学的考生在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比那些高考落榜的人更好的工作,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并不只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其五,性别要求不同。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报考者均是男性,没有女性。所以当出现“女驸马”时,朝阳内外会引起强烈影响。这与中国古代男权至上是分不开的,只有男性才有权力去学习知识,即出现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当代的高考制度,男女均可参加,甚至很多时候,女考生比男考生更优秀,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发展为女子带来了希望,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的相关内容。
拿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明清两代来说,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大县有录取名额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见《清会典》)。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什么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河北保定介绍:一、保定的地理位置: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
高考志愿的代码是多少?4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专业代码是两位数。录取的结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学习水平。因此考生在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确的估计后,要重点研究与自己水平相应的那一层次的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填报志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十年寒穿苦读,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的高考那个更难考?我觉得古代的科举更难考,原因有两个,第一古代科举考试考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人读一辈子书也考不上,第二,古代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少,据记载每次考试,进士以上的不超过三百人。古代科举考试,只要考中进士才算是真正的考上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而现代高考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可以取长补短,很多人偏科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弥补。古代科举考
高考志愿填报代码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报考学校的时候往往需要去填学校的代码,这时候我们就要先在招生指南中找到相应的学校代码从而进行填写。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代码这就让学校之间的代码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校会有几个不同的代码,这不久容易让人混淆吗?为什么不统一代码呢?而当我们仔细看报考指南之后,或许就能够明白,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代码之间是不同情况的专业录取。例如扬州大学就有不同的
高考志愿填报代码是什么意思呢?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介绍如下:专业代码一般指专业国标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哲学是01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0201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北京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001,中国人民大学的是100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当年各省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计划上的院校
贵州有那些现代和古代名人?1、孙应鳌孙应鳌(1527年-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岁能作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代码是几位数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代码是7位数。高考志愿专业代码一般由4位数字与3位英文组成,一共7位。其中4位数字分别表示参加高考报考专业的类别、所属学科、考试科目和学习方向,比如0203表示理科应用型本科,0304表示理科实验型本科,0402表示文科应用型本科,0503表示文科实验型本科。高考志愿院校专业组代码是什么院校专业组代号是学校里区别于各专业的代号。1.
高考志愿院校专业组代码是什么院校专业组代号是学校里区别于各专业的代号。1.学院代码是不同于其他学院的代码,专业代码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代码。专业编码是指在大学或其它院校中指定的专业名称。比如,一个学校的代码是0001,那么这个学校的机械工程就是01。所以,这所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就是01。填写专业时,不要用专业名称,而是用专业编码。而学校编码,则是指在全国各地大学招生时,为了便于考生
2023-10-17 10:52:04
2023-10-18 19:30:31
2024-01-15 16:19:42
2023-12-04 11:10:51
2024-03-20 21:58:31
2024-03-03 0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