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

2024-08-09 08:12:44 | 向学教育网

今天向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

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

就是“招生计划的一种比率”。如果学校要招新生100人的话,就会发出200个通知书。如果是1比1,有学生去复读学校就招不够人数。大部分学校是1比1.2到1比1.5,一般不会达到1比2,除非是艺术类学校。

本科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本科计划总数的3%,专科(高职)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专科(高职)计划总数的1%,各高等学校要将分专业的招生计划按规定时间、格式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扩展资料:

根据高考录取批次的不同,一本、二本、三本属于一个层次和等级(即本科教育层次)。同时本科又分为“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

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储干培养计划""最具权威的措施之一,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措施。

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

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录取率

1977年,高考恢复后首次录取27.3万人,报名人数高达570万,录取率约为4.8%,录取难度约为29:1。1978年,报名人数猛增至610万,计划招生29.3万人,最终增加至40.2万人,录取率上升至6.6%。1979年,录取28.4万人,报考人数468.5万,录取率约6.1%。


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完善,80年代录取人数持续增长。1980年,录取28万人,报名333万,录取率提升至8.4%。进入81年,报名259万,录取28万人,录取率提升至10.8%。1982年,录取人数达到32万,报考187万人,录取率升至17.1%。1983年,录取39万人,报考167万人,录取率提升至23.4%。同时,考试时间也有所调整。


1984年到1990年,录取率持续上升,1990年录取60万人,1991年和1992年分别录取62万和75万人。1993年和1994年,录取人数突破90万,1995年至1997年,录取率稳定在90-100万人。1998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普通高校招生量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08万人,较1997年增长近52万人,增长幅度达到48%。


21世纪初,高考录取率继续攀升。2000年录取180万人,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此后,录取人数持续增加,2002年到2010年,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大幅度增长,录取率保持在55%-65%之间。2009年和2010年,报名人数虽有所减少,但由于招生计划的增加,预计高考录取率会有显著提升。 向学教育网


扩展资料

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招生政策,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对考生电子档案进行审阅,通过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选择当年报考本校的高考考生进入院校进行学习的过程。

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

高考本科录取率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本科录取率的相关内容。

根据查询国家教育局官网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44万人,其中539.7万人被本科批次录取,本科录取率为51.7%左右。

2023年全国高中毕业考试总人员数量大概1078万人,本科录取率在百分之40左右,一本录取率为6%,那就说明17个孩子中有1人可以上一本,211录取率为百分之二点四,42个孩子中有1人可以上211,985录取率百分之零点七九,103个孩子中有1个孩子可上985。

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913万人,这当中本科生招生430万人。高职占据了半壁江山。

大学起源:

近现代大学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 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学府也称之为大学,但严格地说,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

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也被称为“母大学”,是一所学生大学)。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

巴黎大学是由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演变而来,1200年法国国王承认巴黎大学的学者具有合法的牧师资格,有司法豁免权(巴黎大学是第二所大学,是一所先生大学)。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整理的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向学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www.380859.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按招生计划1:2比例是什么意思”相关推荐
“招生计划”是什么意思?
“招生计划”是什么意思?

“招生计划”是什么意思?对于学生生涯中的我们来说,高考是大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所以,高考已经成为学生个人、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大事情。在很多人看来,高考的分数决定着我们将来填报志愿的关键,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与高考成绩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因为这个填报志愿才能真正的决定我们去哪个城市上大学、到哪所大学读书以及学习什么样的专业,正因为如此,高考的填报志愿就显得尤为重

2024-08-03 14:20:40
江苏高考3+2+1是什么意思
江苏高考3+2+1是什么意思

2024年高考各大学对选科要求主要变化是?2024年高考各大学对选科要求主要变化是:物理+化学成名校理工类专业标配,占比高达45.07%。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发布《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包含了所有2024年拟在甘招生的本科、高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紧扣新版《指引》的要求,物理+化学成名校理工类专业标配,占比高达45.07%。该要求对已

2024-01-19 10:57:28
贵州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贵州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贵州高考3+1+2是什么意思贵州高考3+1+2是指贵州新高考方案,贵州高考改革从2021年开始,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用3+1+2高考模式,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总分450分;“1”为首选科目,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满分100分;“2”为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再选择2门,每门满分100分,总分200分。

2024-02-20 06:05:11
明年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明年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明年高考3+1+2是什么意思新高考3+1+2是指:必考3门科目、选修2选1和选修4选2。所谓的“3+1+2”模式,高考的满分依旧是750分,根据不同兴趣的选择共有度种组合。1.影响等级赋分原则“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

2024-03-14 18:42:14
湖南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湖南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湖南高考3+1+2是什么意思?湖南新高考是指在“3+1+2”模式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由全国统一命题;“1”为首选科目,即物理、历史中的1科;“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中的2科,由湖南省自主命题。“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

2024-06-08 11:51:57
3+1+2新高考赋分是什么意思
3+1+2新高考赋分是什么意思

3+1+2新高考赋分是什么意思3+1+2选科政策(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即3是语数外,1是物理或者历史必选一门,2是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不分文理任选两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为必考科目,不分文理科。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什么是赋分制?“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

2023-11-14 16:28:56
3+2+1高考选科什么意思?
3+2+1高考选科什么意思?

3+2+1高考选科什么意思?1、“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2、“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3、“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

2024-01-29 12:37:15
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怎么分专业
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怎么分专业

2022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怎么分专业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先统一学习基础课,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所学专业。什么是大类招生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来说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

2024-07-29 05: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