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几天如何鼓励临考学生,使其放松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向学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最后几天如何鼓励临考学生,使其放松
距离高考还剩下最后一周的时间,七日,可说是高考前的最后一通军鼓,考生们已整装待发,心态平和,注重方法我们也需在“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这次考试。这七日该如何安排,我们如何能够获得更高的复习收获?这里我们选取了部分教师对各科冲刺的建议,心理专家对考生和家长疏导压力的方法,以及部分往届优秀考生和黑马对高考考试现场如何发挥出水平,考出好成绩讲述了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希望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有所启发。祝各位考生复习顺利,梦想得遂!
考前一周做什么?几位“过来人”经验之谈
再过一周就要高考了。在最后几天里,往届考生是如何备考的?记者采访了几位去年的考生,今年的考生不妨参考一下。
距离高考还有七日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袁皓:
打吊针没影响自己情绪
袁皓对去年的高考记忆犹新,因为他在考前一周感冒了。刚开始,他没太在意,但两天后感冒加重,每天脑袋昏昏沉沉。他不敢吃感冒药,就到校医院打吊针,希望感冒早点好,以免影响高考。
那几天,袁皓心里比较紧张,书看不进去,连吃饭都没胃口。他跑到外面的医院去看病,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事,要他好好休息。
考完语文后,袁皓还去医院打了吊针,他当时特别担心自己考不好。当天中午,班主任到医院看他,并鼓励他按平时的要求做题就行了。袁皓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在后面的考试里,他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不过,由于心态很好,感冒并没有影响他在考场上的发挥。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夏:
把高考当模拟考试
江夏认为,高考前一周最重要的是调整状态,以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来积极面对。
去年,他在考前继续保持以往的学习状态,并根据高考的各科目时间进行复习,提前进入高考状态。
江夏建议今年的考生,最后时刻一定要在心里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想如果考得不好怎么办,只要全力以赴就行。他说:“要把高考当作平常的一次模拟考试来对待,抱有一颗平常心,而不要把它看成是决定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李辉:
用错题集梳理知识
李辉毕业于武汉东西湖区一中,去年以566分的高考理科成绩考入中南民大。考前一周,他以复习时整理出来的错题集为基础,不仅认真地重做一遍,还将其作为最后的复习提纲,贯穿知识点进行整体梳理。遇到不懂或含糊不清的地方,他立即找老师或同学解决。
李辉认为,最后的冲刺不宜做太多偏题、怪题、难题,关键在于摸索学科薄弱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湖北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刘允建:
按高考时间生活学习
刘允建去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并以608分的成绩名列该县高考文科第五名。他说,考前一周,学校停课复习,自己则寄宿在嫂嫂家,严格按照高考作息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小刘每天都是早晨7时多起床,把政治、历史和地理迅速地复习一遍。午饭后,他要看一会儿杂志、午休,然后按高考时间提前起床。吃完晚饭后,他要出去散步,然后再复习一下,坚持在晚10时30分之前就上床睡觉。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欧阳斯琦:
每天玩1小时游戏
欧阳斯琦来自湖南省株洲市,去年以573分(高出当地一本线11分)的成绩考入湖大。
她说,考前一周,同学们都在学校或家里自己复习。而这一周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每天傍晚吃饭前,学校都要组织各种小游戏。她说:“我们在学校每天都玩1个小时游戏,有丢飞盘、集体跳绳等,还有好多很有趣的游戏。那时,校长和班主任都和我们一起玩,所以我特别放松,根本就没有高考的压力感。”
高考决胜七天状态调整
距离高考仅剩一周,很多学生想要抓住最后的时间,加班加点熬夜复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效果却会事倍功半。
如何在这决胜的一周里,将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有效利用时间,从容面对考试?
清华附属中小学网校心理专家陈纪英老师提出建议:
考生在考前一周左右就要逐渐把生物钟调好,作息时间和复习安排要跟高考的时间保持一致,保持一个平稳、积极的状态,并不忘坚持锻炼身体有好体力才会有好精神好状态,但也不要过于兴奋,要保障睡眠,入睡时间不要太晚,每个人有很大差异,以第二天没有疲惫感为准,一般不要晚于23:30。
早上起床后,考生要有一个积极状态调动的过程,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是言语上的鼓励,也可以是形体上的热身,比如握紧和松开拳头,伸展手臂,这样可以让考生的体态放松,有利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每天要保证吃早餐,这样才会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可以促进智力的发挥。中午时要舍得安排时间有一个缓冲的休息。根据个人体力和生活习惯,最起码保证20分钟左右的午休时间。在一天学习结束之后,考生会觉得身心疲劳,这时可以不妨到户外进行不太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做全身伸展运动或散散步等,时间保持在15分钟到20分钟就可以了。
考前2天,考生可按老师的安排或自己安排进行一次模拟。在这2天的时间里,根据高考的日程安排来进行练习。第一天上午做语文,下午做数学;第二天上午做文综(理综),下午做外语。这样可以让考生熟悉高考的时间程序和任务内容。特别是下午考数学比较辛苦,模拟一下有助于考生提前适应。
在考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考生还要注意保护眼睛。由于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眼睛疲劳,造成考生的视力和思维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考生可每隔1至1.5小时做眼保健操,远眺,看看绿色植物,也可闭目养神, 2-5分钟即可。
最后,考生要多给自己鼓励,保持自信心和激情的状态。选用一些简洁鼓劲的词语如:努力、加油、必胜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走路时要注意抬头挺胸,增加自信。最后几天考生不要打乱自已原有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不要冲冷水澡,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保持一个身心健康的状态来迎接高考。
决胜高考:尖子生教你9个高考抢分秘诀
十年寒窗,一朝及第。高考成绩的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最终录取相差一个批次。抱有每分必争,尽量不失分的原则,记者采访了多位往届高考生中的尖子和黑马,对高考如何抢分,他们道出了不少锦囊妙计。
难题先跳过 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现就读于北大
法学院。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开头最易错 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时间很宝贵 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审题别偷懒 用时别吝啬
“不集中精力仔细审题,一不留神就丢分。”去年全市理科状元,武汉三中学生徐懋祺以685分考入北大。他建议考生,不要小看题干中的每个隐含条件和细节,审题一定要非常仔细。
“要留意题目的所有条件。”毕业于武汉四中的黑马刘恋念说,物理题有时会给出很多物理量。这时不妨把已知的物理量都圈起来,做题时如发现所给物理量没用,肯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一定要重新思考。
“文科综合更是重在审题。”毕业于武汉十二中的黑马佘晔介绍,文科综合里的选择题干扰项特别多。高三阶段做了太多训练,高考时会遇到似曾相识的题,如不仔细看题就会按往日做过题的答案填写。高考答题就算遇到再熟悉的题目,也要把题目审完。
相信第一感 改动需谨慎
毕业于武钢三中的田钰笙,去年高考以667分考入
清华大学。“做听力的第一感觉很重要。”田钰笙说,
英语听力一般是一步到位,很难有机会检查,除非是自己完全瞎猜,否则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感觉选出的答案。
现已是北大数学学院大一学生的王静姝也认为,第一感觉答卷确实很重要,尤其是语文、英语两科。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作文写作时,应该打草稿,一旦确定了基本框架和思路,就一路写下去,不要做大段修改。
步骤写清楚 分分要计较
“写好步骤让我得了便宜。”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黄超介绍,自己高考结果好是因为物理大题得了不少步骤分。
黄超说,高考时理综物理部分最后两道大题都很难,他做得并不顺利。但按老师的要求,将自己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都写了上去,虽然没有得出最后结果,但也得了总分的一半以上。
答题看规则 草稿要规范
刘恋念介绍,理科综合是自己的强项,高考考了260多分。她提醒,理综科目做物理部分时一定要注意多选题部分。物理多选题的规则是错选不得分,选不全得部分分。因此,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的每个选项一定要自己有充分把握,否则宁可保一半的分,也不要强行冒险。
“打草稿也应注意技巧。”秦逸说,特别是理科考生打草稿千万不要马虎。最好也排好顺序并在草稿边写上题号,同时也要简单写下计算式和计算结果。这样检查时,考生能更快速检查答题思路。
心态放平和 字迹要工整
秦逸说,去年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文章有点奇特,通读后不太明白,有点着急。稳定情绪后又反复读了两遍,才想出解题眉目。“现代文阅读再懂也不要急。”特别是文科考生,遇到难题不妨从出题角度去思考,稳定情绪仔细推敲,只要复习到位肯定能够判断出来。
“因为书写丢分最可惜。”佘晔介绍,除了心态,书写也是最容易导致非智力失分的因素。特别是文科考生,答题书写量很大,有时字迹潦草不清,如果涉及到得分点,很可能因此而扣分。
积极暗示多 发挥易超常
秦逸说,如果考生进入考场无法平静,一定要多做点放松式的心理暗示。高考时自己担心考英语会困,于是在考前喝了一杯咖啡,“喝了咖啡,等会一定精神超级好”,结果考试果然精神抖擞。对于紧张时爱上厕所的考生,可暗示自己,“其他事都处理好了,惟一的事就是细心答卷”。
“遇到难题就告诉自己做过。”王静姝介绍,考数学时,自己最后一道选择题做错了。事后她才知道,这题和平时训练过的一道题很类似。对此她提醒,经过平时的训练,考生已对各种类型的题目做过反复准备。碰到难题时,先深呼吸三秒,可回忆平时有关的训练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考生、家长如何调整心态
考生减压 建议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专家针对部分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支招减压。
症状一:缺乏自信
一名成绩很好的女生在老师眼里非常优秀,但她总是对自己缺乏自信。临考前,这名女生找老师谈心,担心自己考不好,表示不想参加高考了。
建议:找出优点
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应多鼓励,尤其是在临考前。而学生本人也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出优点,不要将自己的所短和其他人的所长进行比较;考前可调整一下期望值,不要将目标定得过高。
症状二:考前焦虑
一名男生曾在中考时拉肚子。此后,他每逢大考都会出现拉肚子症状。高考前与心理老师谈心时,他脸色不好,目光游离,显得很紧张。
建议:暗示成功
这是考生考前焦虑的反应,也是自己一种不太好的心理暗示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考生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比如想一想曾经成功的感觉、适当进行一些低强度运动、听听音乐等。
症状三:过于放松
还有一类学生在高考前完全没有紧张焦虑的感觉。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不算太好,他们认为自己就那样了,干脆放任自流。老师讲课时,他们跑出教室打球。
建议:适度紧张
老师首先要鼓励这些学生尽最大努力参加高考,其次应该让他们懂得完全放松不利于复习和考试。学生适度紧张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大脑思考,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在考场上也能更好地发挥。
症状四:感情困扰
一名女生过去曾经喜欢一名男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下,二人虽然分手,但女生还是放不下那段感情。高考前,她和心理老师谈心时表示,自己情绪一直比较低落,总在想高考后也许再也不能与那名男生见面了。
建议:放下包袱
老师找来这两名学生,建议他们不管以后怎样,目前最重要的是准备高考,其他的事先放一放,等高考结束后再说。在老师开导下,两名学生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女生的成绩也稳步提高。
建议考生家长:适度关心保持常态
临近高考,一些家长显得比孩子还要着急。不久前,专家在学校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家长是否关心你”,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关心还好一些”。专家说:“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了,反而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情绪,临考前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家长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是关心过度。
有的家长看孩子复习到什么时候,也陪到什么时候。而学生的反应是,虽然家长什么也没说,但他们这样陪读,让自己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实际上,孩子并不希望自己的学习影响父母的正常生活。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临考前,在生活上关心过多,不停地给孩子送吃的。而有的学生比较敏感,他们会认为,家长在关心自己的同时,是否也在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是过于唠叨。
有的家长平时比较唠叨,在考前几天还在强调“如果考不好,就怎样怎样”,使学生回家后没有了幸福感和快乐感,影响正常学习。
专家介绍,有一名往届女生平时总成绩在全年级排在前三名,但她的父母经常在家说:“如果考不上一类大学,你就不要再读书了。”类似的话在考前几天还在重复,给她带来很大压力。结果,这名本来可以考上武汉大学的女生,只考上一所普通一类大学。
专家提醒家长,临考前,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注意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适度关心,并保持常态。如果要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家长可以用拍拍肩膀、抱抱孩子等方式,不需要多说什么。在生活中,家长只需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就可以。
小贴士
●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考生至少应该保证在开考前半小时到达考点。进场时间是第一场考前半小时外,其他三场都是考前20分钟。开考15分钟以后就停止考生进入考点。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
●手机:千万别误带进考场
千万不要把手机带进考场!一旦被发现,就将被认定为考试违纪(取消当科考试成绩)或考试作弊(取消全部考试科目成绩)。
●家长:别聚集在考点周围
市区很多考点地处交通主干道,家长不要在考点门口滞留。如有发现准考证遗失等意外情况,请凭身份证到市教育考试院补办(24小时有人值班)。
向学教育网
高考倒计时释放压力做好孩子“稳压器
目录:
第一章:做孩子高考倒计时的“稳压器”。
第二章:高考前吃一顿减压餐。
第三章:高考营养攻略,饮食注意“八个一”
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你准备好了吗?如何缓解随之而来的紧张感?如何释放压力?边肖教你几招,让你考前零烦恼,轻松应对高考!
高考倒计时做孩子的“稳压器”
高考是孩子和家长压力最大、最头疼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对学生和家长的双重检验。在帮助孩子备考的过程中,由于家长的想法和做事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增加了自信和后劲,有的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困扰。
过度担心可能会适得其反。
李的女儿小丽今年要参加高考了。巩俐和他的妻子两年前就计划好了,他们决定为女儿提供各种便利。从小丽进入高三第二学期那天起,全家取消了假期外出活动,所有来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在外面接待。
在家里,父母不会让小丽做任何事,只要她专心复习就好。有一次吃饭,妈妈告诉她吃什么才能保持营养,连爷爷奶奶都在为小丽坐立不安.家里的气氛很奇怪。谈及此事,小丽感到很担心:“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考不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和努力,我会怎么样?”无疑,家庭的“过度关心”或许是恰当的,它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方便和动力,而是压力。
适度减压,让孩子坦然面对。
老王是银行职员,他和妻子都处于“备战”的紧张气氛中。儿子在班里最近组织的两次考试中成绩不如预期,妻子有些失望,开始感到不安。儿子不像以前那么开朗,饭桌上埋着头,一言不发,一脸凝重;每天晚上也是疲劳战。半夜2点,他的小房间里还亮着灯。老王知道儿子压力很大,很难过,而这种压力大部分来自为人父母。儿子上高中后,老王和老伴不失时机地给他灌输高考的意义。老王一开始就对儿子说:“你妈妈为了照顾好你,没有去上班。如果考不上本科,就很难有光明的前途。”
为了让孩子安心备考,老王主动和儿子讨论等级卷子的得失,客观分析没有回答的问题,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一直在努力。同时,老王夫妇还和儿子商量,适当调整原本准备填报的不切实际的院校选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圈定志愿,并劝儿子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千万不要打疲劳战。
最后,老王夫妇给儿子做了一个声明,只要自己尽力了,父母不会怪他。就这样,儿子变得开朗多了,他主动和父母聊起了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告诉他们他会努力考出好成绩。这样一来,老王夫妇放心多了,知道儿子很懂事。
父母着急,欲速则不达。
某物业公司经历老刘,就是这样一位焦虑的家长。孩子进入高三后,极其关心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他迫不及待地想掌握自己每天的学习进度。他还四处奔波,盲目给孩子买各种最新的高考辅导资料,以为资料越多越好。其实这样扰乱了学校老师的复习计划,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往往会导致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
由于父母的要求高,期望大,成绩好的孩子考试总是认真检查,丝毫不敢懈怠,尤其是数学卷子。他总是工作得越来越慢。结果就是,很多时候你都写不完卷子。面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孩子有点绝望。前不久,老刘发现儿子白天精神恍惚,晚上经常失眠。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孩子因为心脏和身体负担太重,必须马上休学休息。无奈,老刘夫妇只好让儿子休学半年。
孩子高考备考,家长如何坐调压器?
1.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在孩子备考期间,保持心态平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好保持“活下去”的家庭氛围,不要搞额外的照顾,避免紧张。
2.让孩子有适度的压力。很多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减压”,这不是很科学。因为压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考试。所以,我们要应对的不是考试压力,而是压力过大。事实上,紧张而有压力的学习模式已经被学生所接受。如果你突然停下来或者过度放松,你可能会感到沮丧、不安、心慌等等。适度的压力可以让学生保持警觉、注意力集中和大脑兴奋。
3.父母的期望要合理,要接受孩子的实际表现和现有能力。变愤怒为动力和提升;变责备为冷静的劝说;把高分要求改成合适的指标;变学习压力为放松和调整。
其实换个角度看,在一个终身教育的社会,孩子成才的机会很多,一次考试不一定能定终身。如果父母能以豁达平和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孩子会以远大的志向去努力。最后,家长要注意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情绪。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和学校老师好好沟通,让孩子在最后阶段“更进一步”,更自信地走进考场,取得好成绩。
高考前吃一顿减压餐。
碱性食物消除疲劳。
多吃碱性食物,平衡体内酸碱,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我们常吃的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菌藻,如海带、木耳、菠菜、胡萝卜、芹菜、白菜等。水果味道酸,但在体内氧化分解后会产生碱性物质,所以也属于碱性食物,如苹果、菠萝、梨等。草莓和洋葱可以消除大脑和心理疲劳,改善大脑供氧,快速缓解人的不良情绪。
多吃粗粮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减少胃肠疾病。补充膳食纤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粗粮的膳食纤维中有很多粗纤维,如玉米粉、荞麦粉、豆粉等。全麦面包可以代替精制白面包。这些都是增加膳食纤维的好方法。
香蕉和酸奶稳定情绪。
人体内的矿物质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是神经系统的天然稳定剂。含钙量高的食物有酸奶、牛奶、虾皮、蛋黄、芝麻酱、绿叶蔬菜等。镁和钾也是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可以放松肌肉,有规律的心跳。富含镁和钾的食物有:香蕉、杏仁、花生、海鲜、豆类、土豆等。
准备高考饮食要注意“八个一”。
营养专家:
饮食上要注意“八个一”
专家提醒考生及其家长,备考期间,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食谱,注意“八个一”。即每天喝1~2杯牛奶、酸奶、全脂奶粉;一天一个鸡蛋;每天100克瘦肉;每天吃一次鱼;每天100克豆制品;每天一磅蔬菜和一个水果;每天一升淡汤;每天一斤主食。她说父母也可以为他们的孩子炖一些补品
专家表示,高中毕业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考期间,从信念和观念的层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对待心理问题和压力;让他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学会改变认识,换个角度思考,让心情保持轻松顺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尝试一些减压技巧,比如做户外活动,深呼吸。
心理学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专家说,高考对学生来说,其实是知识战和心理战的结合。高考前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尤为重要。他认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首要措施。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老师、家长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学校要把基于自信的智育和道德良知教育并重。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朋友,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父母也要保持家庭气氛平和民主。调查数据还显示,高考状元的家长几乎都是民主懂事的。
结论:考前放松对孩子高考非常有利。孩子们没有必要每天都读书。只有适当放松自己,调整心态,才能玩的更好!(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序号:2012年3月,作者博雅,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

高考完后的暑假如何安排最好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完后的暑假如何安排最好的相关内容。
高考完后的暑假无非就是:高考出成绩——志愿填报——确定录取结果——旅游、参加升学宴——假期结束。
1、高考结束后,很多人静不下来,那么高考完后暑假安排的第一项就是了解志愿的相关信息。在紧张的高考之后就是高考出分,出成绩之前,很多人无法准确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能上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无从选择,没有方向;所以在成绩出来前要了解高考志愿书,这样在高考成绩出来后才不会迷茫,想让高考完后的暑假安排得更有意义,就要有计划的一步步来。
2、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填报是有技巧的,很多同学都在为填报志愿发愁,生怕自己的一个疏忽,一个不小心与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学会巧妙处理填报志愿时存在的关系,高考填报志愿不发愁。
3、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就到开始录取的时间了,志愿录取结束
这段时间很短,但很重要。自己的录取批次开始以后,一定要尽早查询,确定自己的档案状态,以及自己是否被录取了。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有关高考的一些事宜就差不多结束了,也就意味着你自由了。
4、长时间在高考压力之下的考生们终于自由了,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旅游无疑是放松身心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短期短途旅游是首选,可以到离家不远的风景名胜区玩一玩,和家人,和同学都可以。忙于高考,相信你们都已经很久没有和家长一起出去了,也可以和同学、好朋友一起天涯海角,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考结束后,可以举行班集聚会,因为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增进同学感情的好机会。之后就是疯狂的参加同学升学宴,一起疯一起笑。
5、经历上述一系列过程之后就意味着高考完后的暑假即将过去了,那么你就要为大学的事宜做准备了。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高考最后几天如何鼓励临考学生,使其放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
www.380859.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