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00:13:52 | 向学教育网
1.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1)原则:院校为主兼顾专业:实力至上,如果你有充分的实力并做好多次考研的困难准备,就选择自己最中意的院校或专业,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相信自己,有志者事竟成。本部分内容适合希望选择适合自己用半年到10个月备考的院校和专业,不想二战或N战的考生。
(2)如果有意选择某一部门法专业特别突出的学校,可以在实力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该专业。
(3)对于大部分考生,首先需要了解目标院校的调剂政策,是否可以校内专业调剂,如不能则优先选择目标院校中较为稳妥的专业。
2.院校如何选择?
(1)院校选择与考研的目的相关
(2)有一部分同学是想要985、211的综合性大学的名校学历,有助于之后不局限于公检法机关或律师行业就业,优先选择综合性名牌大学。
(3)有一部分同学想从事法律职业,可以选择专门性的非重点法律院校。
(4)如果自己基础一般:以国家线为目标
一方面可以优先选择稳妥的考上重点大学,择校时主要选择位于一线城市的院校(北上广),为将来就业获取实习和人脉资源,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除国际法),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等。尤其是本科院校不好基础一般,想通过考研提高院校档次的同学,优先选择理工类、农林类211院校的法学专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这些学校的法学专业相对冷门,报考人数不多,一般只要考到国家线就可以)。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专门性法科学校中录取分数线低的非热门(复试分数线线在国家线附近的)专业(如,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这些院校考试难度适中,复习资料充足,招生人数多,虽然不是重点院校但法学学科实力很强,对于非热门专业考到国家线就可以)
(5)如果自己基础较好:报录比10比1左右的院校
一方面可以选择一流的985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如:吉大,武大,南大,川大,这些大学综合实力强劲,但通常只有个别部门法在法学领域领先,如:吉林大学的法学理论,武汉大学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四川大学的诉讼法。
另一方面可以选择211档次的专门性法科院校、或非211专门性法学院校的热门专业: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些学校法学各个部门法的实力都很强,各学科分数线均普遍高于国家线,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即使基础不错,在选择北大,清华,人大,社科院时也要慎重,重点关注招生推免人数。
(6)选择院校时要考虑之后的就业地点:除一线城市的顶级名校外,一般是就近原则,选择自己就业省份或地区的学校。如没有明确的就业地点,优先选择合适的学校,无论地点。
3.专业如何选择?
(1)对于院校已经确定的考生,如果选择非法学专门性院校,自身实力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的突出的专业,如武汉大学国际法,环保法、川大诉讼法、上海海事大学的海商法,或者专门性法科院校中的优势热门专业。需要前期做好工作,了解在某一具体的的部门法上院校的实力。
(2)如果为了稳妥起见,可以优先选择较好的目标院校,然后报考其冷门专业,能考上是第一位的,读研期间资源共享,可以跨专业听课,另外争取优质实习机会,在名校即使读个法律史也没关系。
4.如何评估院校专业考研难度?
(1)院校或专业实力:某一院校在这一专业上的实力一般与考研难度正相关。
(2)招生规模:招生人数较多,录取可能性大。综合性名校的法学院招生规模一般小于专门的政法类院校
(3)分数线:以国家线为基准,考到国家线即可录取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容易,例外,有的院校专业课压分严重,考到国家线也不容易。有瘸腿科目的考生还要关注院校或专业是否有较高的单科线。
(4)推免人数:院校的招生计划都是包含推免的,要关注推免生所占比例的变化,避免选择推免比突增,推免比过高的专业
(5)热门程度--报录比:理性看待,尽量避开1比10以上的院校或专业。
(6)复习资料或信息是否容易获得,如果很难获得,仅凭自己瞎子摸象很难考上。
(7)最好预先了解真题。
(8)还要关注复试淘汰率,如果复试淘汰率过高(1比1.5以上),即使通过初试也有很大可能性被刷掉。
5.考研难度及院校专业实力分层
衡量一个法学院实力的标准有三个:师资力量及梯队建设、学科与科研建设、人才培养。
前面已经介绍了一些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层次选择院校专业的要点,院校和专业这两个维度在考研的难度上是互有交叉的,有些法学学科整体非常优秀的院校的非热门专业其考研的难度与其热门专业相比就相对较低,有些院校的法学院专业发展突出优势学科,其优势专业往往非常热门考研难度也会很高,而这些法学院的其他非热门专业的难度就并不大。以下再大致的整理出一些学校及其专业考研难度分类的层级,一般来说一个院校某专业考研的难度与其学科实力是正相关的,因此供大家参考,开阔院校选择的思路。
最高难度: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人民大学
较高难度:中国政法大学(法大各法学专业整体实力强大且均衡,招生数量与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相比较多,因此虽然实力非常强大但考研难度较清华北大低一些)、西南政法大学热门学科、华东政法大学热门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985综合性大学法学院在专业排名上突出的学科(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其他法学学科的专业)
中等难度:
(1)以下这些专门法学院校、985综合性院校法学院的一般专业(二级学科),分数线往往低于其本校热门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
(2)以下这些985、211大学,或其他院校的法学院中往往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专业(二级学科)是非常优秀的,同时这些专业考研的难度也上述的专门法学院校、985综合性院校法学院的一般专业类似:西北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兰州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党校。
择校择专业,除了这些学校和专业本身的排名因素之外,还应该多多重视自己本身的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选校的选择。希望每一个努力的小伙伴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
我想考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的研究生,我是在一个二本院校,对考研时什么都不懂,望有大侠指导一下如果是想2011年考,那现在就专心复习两门基础课,数学和英语。近一段时间英语复习主要是单词,等到暑假开始研究真题,练阅读。数学现在是抓基础,钻研课本,暑期看陈文灯复习全书。我也是二本的学生,考研考了400多分,所以你不必担心,只要你努力,会成功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硕连读的二本院校您好,二本院校土木
2b大学(广州花都2b大学)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2b大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州花都2b大学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在广州市区内的2B大学有哪些广州市区内的2B大学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二本和普通一本学院哪所学校有外交学或国际政治学中华女子学院没有此类专业全国有外交国关国政专业的学校如下: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我是一个三本的软件工程学生,女生。现在大三。考研,公务员,工作,该怎么选择?这三个其实在准备时期,是不冲突的。最好的是考研和工作,现在可以准备考研,对希望考的学校,专业进行网上和实际调研,适当上考研班。工作可以等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作为应届毕业生再找。至于为什么我不支持公务员的报考,因为虽然它是一个金饭碗,但是太难考上了,机会简直是小之又小,你可以报考,但是别把它当成唯一的出路,不然不成功的
我工科考了290分第一志愿安徽大学能上研究生吗?是否可以进复试和录取直接到学校官网查去年的专业复试线就行了学校官网都会公布的有的学校还会有院线院线也会公布的如果没有可以下载往年复试名单找到本专业最后一名,比他高基本就可以进复试了至于能不能录取,还要看复试情况533可以上什么大学高考结束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填报志愿,高考530分能上什么大学?高考5
清华美院研究生真的那么难考吗,对于一个基础非常弱的二本生。真的是可望不可及吗?清华美院研究生是很难考的,对于一个基础非常弱的二本生并不算可望而不可及,只要努力还是有机会考上的。清华美院设有20余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刊物有《装饰》杂志、《艺术与科学》丛刊、《清华美术》丛刊、《学院
我是一个上海的高中生、我想问一下…高考志愿能填东京大学吗?绝对不可以!东京大学是需要你自己去考的。毕竟不是一个国家,你要参加人家的考试!东京大学首先要有日语一级,之后你会和日本人同等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日本国语(历史),数学(包括物理,化学,几何内容),英语。也就是说只有超过日本人才有希望。对日语的要求也不止是日语一级那么简单,对日语古文的理解也要达到相当的程度。如果合格的话,还要
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有用吗?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会最看重第一志愿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予以录取,不过,这往往是相对于调剂生而言的。如果学校生源充足,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很多,能进入复试的,都是第一志愿考生,是不存在保护问题的。最终,各凭自己的初试成绩和复试的综合表现,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最后排名就是录取的最后依据。多数学校及专业,都是这样操作的,因为它们往
2023-12-02 23:10:40
2023-11-07 10:05:07
2024-02-11 18:09:40
2024-06-13 05:35:42
2024-03-07 07:54:15
2024-02-29 20: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