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2024-09-22 03:00:51 | 向学教育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高考命题全国统一了,北京会怎样

你以为会怎样?北京人家庭比全国其他省市的家庭平均收入要高不少,他们北京人请得起最好的教师,买得起最好的教材,拥有最强的教育系统,完善的教育设备。而其他省市尤其是某些小县城的农村孩子,要去喂猪做饭,哪有时间学习?哪有钱买得起书本?北京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10分钟到学校,山里的孩子上学,步行1个小时到学校。

如果把全国统一命题,一张卷子考全国孩子,必然是北上广深这些富裕的城市更占优势,国家早就考虑到了这点,才要把全国卷分成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让有能力的城市自主命题。就是保护弱势群体呢。北京考什么样,都是他们北京学生自己内部竞争,如果放开和全国竞争,那北京的大学真的有可能是北京人的大学了。

现在的考试,如果按照应试教育,北上广是最占便宜的,因为他们的教师厉害,教师拿出一道大题一教解法就全会了,而你乡下山区的孩子要自己研究好几天才能明白怎么解,效率差多了。所以现在考他们北京学生,用的是素质教育的考法,比如北京的英语高考加入了口试,他们大城市找个外教很容易,口试占便宜,农村孩子要是也考英语口试,那不是永远也考不出山里了?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对于许多人来说可以改变命运的高考,从1977年恢复至今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次的改革与变故。 向学教育网

第一,针对高考的时间发生了改革。1977年开始高考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七月份,而这一规定也一直沿用到2002年。而在2003年的高考中将高考的时间从七月份提前去了六月份,缩短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高考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变革而做出这一改变也是结合实际的原因来考虑。主要是受到天气的影响,七月份的温度较高在闷热的环境下,不利于考生正常的发挥。而且七月份台风以及暴雨的可能性都要比六月份大,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高考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研究之下,将高考的时间有七月份提前至了六月份。

第二,高考命题从全国卷走向地方卷自主命题。从恢复高考开始全国所使用的是同一的卷子,而随着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在1985年的时候最先在上海试点,使用地方自主命题的方式来出试卷。随后在全国那也陆续展开了地方自主命题,也是逐渐放宽了自主命题的范围,这也更加符合地方性发展的要求。但是也会出现部分特殊的情况,比如部分科目是地方性自主命题,但是语文卷或者英语卷仍然使用的是全国卷。也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制度也更加的多样,这样也更能符合当地的特点也更加的科学以保证高考能够更加公平公正。

第三,高考的考试科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零年代后,国家开始重视对英语的成绩,更是将英语的成绩全部算到总分。随后在全国的高考中将考试的科目有所增加,分为了文科与理科两门。其中也经历了从考试科目的四门增加至了现在所看到的六门学科。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

放眼望去中国的高考经历了非常多的改革与变故,但是总体来说都是在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保证高考的公平与科学。

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

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的相关内容。

曾经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走进考场,或没能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带给他们许多收获。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渴求。

改变的不仅 是“考中者”

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我父亲是个农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生都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却始终牵挂高考。晚年病重时,他还能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从我们那条山沟里考出去的学生,而且记得他们的考分。

恢复高考那年,我才六岁。那个秋天,我背起书包,带一块一尺见方的木头小黑板去上学。我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来到山沟里的。第二年春天,附近好几个村都有学生考上学校的喜讯传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从此,这个亲戚便成为我的“榜样”,父亲经常以他来教育我。从那年起,我们那条山沟八九个村庄,前前后后上过中学的青年人又都找学校补习去了。后来几年,接二连三有人考上学校。这些消息不仅激励了我们那一带的学生,也鼓舞了我父亲这样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农民。

在这样的消息中认识高考、明白了考试的意义,我也踏着高考鼓点走出了山沟。高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当然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高考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以至于今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们一次次回味这项制度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都会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是高考的获益者,父亲他们则是高考的旁观者。这样一场考试,对于父亲那样没有机会进考场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四十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过了高考独木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没有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定比走过来的人多出很多倍。如果高考仅仅是我们这些走过来的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那它的意义就要少很多。其实,历史的逻辑并非如此。

至少,高考燃起了我父亲新的生活理想。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和我说过,是高考给了他供子女读书的动力。我的父母亲从这场考试中看到了艰苦读书的价值,甚至找到了改变一个家族命运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管送孩子读书的路有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满怀希望。父母抱着这样的决心,前前后后用二十多年时间,耗尽了他们最宝贵的壮年岁月,把我们兄妹都送进高考考场,送出了祖辈劳作的山沟。

我相信,这种鼓舞并不仅仅发生在那沟壑连绵的太行山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年拿出钱来送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顾生活艰苦,顽强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深山沟的农村,以砸锅卖铁的决心集资盖学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一道感人的风景。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今天,重新回味四十年前那场考试的时候,一年一度看到更多年轻人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漫过考场,想起我父亲,想起那些像父亲一样永远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的人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项教育制度,更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它激起了全社会的热情,改变了各个阶层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认同,重新树立起奋发学习的社会信仰,为人们开辟了改变命运的新通道。所以,它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变化;所以,高考的“受益者”不只是我们这些考中者,还有那些没有机会高考或是没有考上的人!

多些选择 多些精彩

现在的孩子没有我当年高考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当年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是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感谢高考,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机会和公平。

我本该1983年参加高考,而实际上却是1984年高考的。因为1983年高考预选,我没能选上,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再加上我们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县,落榜与复读很普遍。高考和当兵是当时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两条渠道,尤其是高考,考学校就是考工作、考饭碗。于是,那些复读几年不放松、终于如愿考上学校同学的事迹就成了老师教育我们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榜样。那真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分早晚”。

1984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毕竟已复读一年,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考上学校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前,快进考场了,却一次一次地上厕所,拿到试卷,却读不通题目,心里紧张的情形可想而知。只等考过了第一科之后,心里才稍稍放松。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那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高考结束后,我没有等待,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复读之中。我是在复读时接到通知书的,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的十几年,从高考的参与者变成了“应对者”。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应对高考:某某同学发展不平衡,某一科影响达线;某某同学成绩不稳定,心理状态不好;一次次统计分数,一次次分析试卷,一次次找学生谈心谈话。高考前,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每每晚上做梦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紧张,就读不懂题、不会做题。多少次都从这样的梦中惊醒。其苦无穷,其乐亦无穷。每当和孩子们谈自己高考紧张的糗事时,我总是这样说:“高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不要惧怕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不能像我似的紧张,那是一种惧怕与恐慌。”孩子们笑着善意地说,“老师你就是胆小”;我儿子则不客气地说,“老爸,你这是没学好”。他们说得都对,这就是我的高考。

后来,我到县政府工作,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高考的关注已不再是具体哪个学生,哪一门学科,更多是操心考试政策、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试环境、考试秩序、考试结果,家庭贫困学生入学及通过高考暴露出教育教学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时地走进学校,与老师们探讨备考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分享高考的体会与信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当年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当年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抚今追昔,感慨颇多。

去年,我到山西长治技师学院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没参加过高考和高考没上榜的孩子。他们很活跃,也很可爱。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候声,机床的轰鸣声;看到焊花飞溅,抹着油污和汗水的笑脸;看到横平竖直的布线,精湛细致的茶艺时,我对高考有了别样的感悟:高考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高考也不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高考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落榜浇不灭对知识的渴求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我是一名“60后”,也是一名高考落榜者。提到高考,就一下子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是想报考大学,但父亲说能考取中专,也包分配,毕业后也能吃上商品粮,为保险起见,就劝我考中专。也许是自己太“自信”的缘故,结果第一次考就“马失前蹄”,录取分数是240分,我考了233.5分。

回到家里,我哭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后来听说有好几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被录取,我更是难过了好几天。看看当时农村艰苦落后的生活环境,父母劳累的场景,我向父母提出,复习一年继续考,一定要为自己、为家里争口气。

1980年的夏天,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当时已从南京第一炮兵学校毕业提拔为排长的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安慰我说,部队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从今年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士兵提干的做法,改为先上军校后提干。

表哥还说,部队考军校相对于地方高考来说,容易一些。表哥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父母又辛辛苦苦地供我复习了一年,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干脆再拼搏一下高考,落榜后就参军考军校。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于是,复习了一年的我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次名落孙山,离最低录取线20多分。不过,有了表哥的安慰,我没有哭,反而下定了参军报考军校的决心。

在1980年的冬季应征入伍中,我报了名。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终于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入伍时,我是背着一大包数理化学习资料走进兵营的。正式分配到连队不久,我就报名参加了北京某地质出版社举办的函授学习,三年的《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自学完后,虽然没有毕业证,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但给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1983年,我考上了军校。虽然这是一所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中专学历的军校,但毕竟毕业后就提干,成了干部身份,也就意味着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参军20年,我从战士一直干到中校正营职。2000年,我转业到威海市,安置在一个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17年。转业前,我已在部队通过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理解问题的能力来看,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不曾走进大学 也能守护希望

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

你相不相信,有那么一群人,没有经历高考,最后却成为老师。他们亦配得起“老师”的身份,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读书才情兼具的人。

“文革”时期,出身地主家庭的爷爷“不宜高考”,被放逐乡下种田放牛,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文革”后,终于可以参加高考了,却由于家境清寒,小儿又重病在身,为种种家庭琐事牵绊,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当时在村里口碑极好,乡村学校正好缺老师,就这样被推举去做了民办老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爷爷同龄的一大批潜在人才,因为无缘高考而被尘封。

改革开放,正值高考热火朝天的阶段。1979年父亲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考高中,而选择考取中等师范。爷爷也很无奈,五个孩子个个都要读书,他那点微薄的薪水又时常拖欠。家里种了点田,地里庄稼的收成还不够给孩子们交学费。爷爷是教师,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五个孩子中让谁辍学,他都于心不忍。这时父亲主动提出要去上中等师范,读三年,毕业后就能就业,省去了上大学的一大笔开支,还能替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父亲一面读师范课程,一面借了高中课本复习。他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能有机会参加高考。他深知,读个师范已让家里债台高筑,再读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但他不想放弃高考的机会,他想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当初走师范这条捷径,完全是出于无奈。

师范最后一年,他偷偷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想了一夜。那是一张来自师范大学的信笺,上面残留着父亲欣喜而哀伤的泪痕,被珍藏了三十年。

2001年,父亲得到消息,中等师范改制,由3年改成“3+2”。这意味着那些不愿疲于奔命高考的人,可以一举两得。我还有两个比我小一岁的孪生弟弟,他们要同时读高中、考大学,以我家的情况肯定负担不起。而那时的师范“3+2”学费生活费基本全免,父亲知道我有委屈,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让我自己做决定。当命运将这张牌发给我,我做出的选择与父亲当年一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没有走进大学校园,却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学校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依然用功读书,潜心教研。我们没有把“高考”二字看得多么惨烈,对待“成功”亦没有太过急切。老师的职业,不是我们生存的捷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守护。当高考成为一个远去的梦,我们年复一年,擎着一盏明亮的灯,让赴梦的孩子行路有光。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向学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www.380859.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恢复高考41年,中途经历了哪些改革和变故?”相关推荐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1977年恢复高考时间是12月几号?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恢复高考是哪一年哪月?高考恢复时间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高考是指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的资格考试,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考试之一。它由国家统一组织,由专门的机构命题,统一时间进行考试。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将恢复考试

2024-08-14 22:35:40
恢复高考全国录取率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恢复高考全国录取率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扩展资料:改革内容: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

2024-08-06 16:24:20
2024年初中毕业考试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4年初中毕业考试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4年初中毕业考试改革有哪些变化?深圳中考改革2024各科分数如下:1、数学由100分到120分,1.2倍;但化学由50分到100分,2倍;物理由70分到100分,1.5倍;所以这个变动,其实等于物理化学更加重要;本身理科容易拉开分数差距;如此算来,数理化由220分,到明年的320分,也是基本1.5倍。2、语文没有变化,其实相当于降低了重要性;不升就是降,毕竟总分

2024-03-15 20:29:36
2024年广东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4年广东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4年高考新规定2024年高考新规定介绍如下:2024年的高考将有一些新的规定和变化。首先,高水平艺术团的选拔将从在校生中进行,不再面向社会招募。同时,从2024年起,艺术类校考的专业范围将进一步减少,而且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此外,对于报考资格的要求也将提高,教育部将报考资格由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提升至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在录取方

2024-03-23 07:47:40
全国恢复高考的时间是哪一年 中国哪一年恢复的高考? 恢复高考是哪一年哪月?
全国恢复高考的时间是哪一年 中国哪一年恢复的高考? 恢复高考是哪一年哪月?

全国恢复高考的时间是哪一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时间是1977年。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

2023-11-16 03:46:22
陕西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陕西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2陕西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政策如下: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明确考试类型和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2、明确考试对象和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

2024-01-09 19:19:10
2022陕西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2陕西高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政策如下: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明确考试类型和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2、明确考试对象和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

2023-10-22 23:05:49
建国60年祖国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成就 自建国以来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恢复高考,城市化之类的。
建国60年祖国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成就 自建国以来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恢复高考,城市化之类的。

建国60年祖国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和成就建国六十年,成就辉煌建国六十年,祖国取得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是难以在课堂的时间里讲述完整,这里请允许用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方式作介绍: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发展,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8%,全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跃

2024-08-24 05: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