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2024-09-29 06:38:57 | 向学教育网

向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80后定义 80后字面意思是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文学等简单字面含义。 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等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包含攻击的字眼处处可寻,如被称“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味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对80后的一些看法和偏见亦在逐渐改变,尤其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一群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开始进入主流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80后是一直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 与90后不同,他们存有从小到大眼见祖国由相对困难落后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记忆,度过了没有高科技围绕、没多少物质生活享受却简单充实、在今天看来珍贵特别的童年时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国的信息新时代前沿接触新生事物、成为新千年第一批彰显个性的族群的少年时代,最终成为了现今这群开始思考民族荣誉国家前途、日渐成熟进入社会有所担当的青年一代。 80后年龄正处在18岁到28岁之间。现在很多年青写手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85,86往后来的小伙子们,小姑娘,大器早成,不是写书出了名,就是演戏,唱歌出了名的叫“80后现象”、“80后写作”。 狭义80后:指80-89年出生的人 广义80后:指80年后出生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在80后内部细分出85后(85-89年出生的人)的说法,用意大概是旨在强调80-84年出生的这代人身上的过渡特质和宣告85后新时代个性的正式成型,不很普遍。 80后代表人物 80后作家是当今文坛最具冲击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学力量。原先的80后概念就是指80后作家,只是后来概念被宽泛化了。80后作家人物: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陆缄、春树、甘世佳、小饭、李海洋、韩晗、苏德、周嘉宁、郑小琼、胡坚、李傻傻等。 80后不仅仅包括了文学的范围,明星,运动员还有普通的80后出生的人都称为80后。其中运动员中代表为:姚明,易建联,刘翔,丁俊晖,何雯娜等等。另外,值得骄傲的是现中国大陆首富杨惠妍也是80后的著名代表人物,在娱乐圈中有从超女脱颖而出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 , 何洁 等,还有词曲作家申宝峰,乐队花儿,马天宇等. 学术界的80后也逐渐兴起,甚至吸引了部分搞文学创作的作家,譬如在国内文学评论界风头正劲的韩晗,本人就曾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1984年出生的龚哲轩,现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访问学者,主攻量子物理学,1980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博士金理,荣膺“华语传媒年度批评家奖”,1981年出生的张鸿巍是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现在是广西大学法律系的副主任,并具备教授职称,而另一位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胡鹏林,则是湖北师范大学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他们共同承担起了80后在国内学术界继往开来、更新换代、全面构建年轻化学术梯队的历史责任。 80后还包括正在兴起的以‘泡泡网:李想’和‘我是80后:谁知果’为代表的IT和传媒精英。 最新的80后解释:80后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但是从网络文学的发展来看,80后是特指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具有各个行业的专业水平,但是社会并没有发展到能够接受他(她)们的地步,是一个早到的阶层。这个阶层在几年内处在失业或者准失业状态。 另一种说法:80后本质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产生的一代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护和潜在竞争而产生的,较前代人更自我膨胀,自我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政策时,这一代人的出现让中国有了新的家庭结构。 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80后就是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美国也把这一代叫做“Y一代”。 80后的文学 八零后在出现时是一个文学词汇 “所谓八十后作家,就是出生于80年代,以网络为主要创作媒介,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与内涵以城市为背景、青春为主题的青年作者群。” ——青年学者、八十后作家 韩晗 目前绝大多数80后作家依然处在学艺期,生活积淀的增多、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写作升华的关键。虽然80后文学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坛的确认,《花城》、 《上海文学》 《人民文学》等主流刊物已发表他们的大量作品。但文学毕竟应有其特殊的质地和要求,不能降低对他们这一代的评价标准。这时,对80后来说,文学自上的演练与高下之分,需要的既有才力,更有定力,而沉寂、思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为,对传统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社会心理、基本的理论等等的了解与掌握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是促使有效的写作资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诱惑丛生的当下,谁能保持必要的独立和清醒,能够不断地超越、否定自己,维系内心的一份纯净,将文学创作进行到底,谁便能真正地傲立文坛. “80后”不是一个文学概念,是一个市场与商业炒做出来的概念。自己被不被笼络到这个概念之下无所谓。真正的文学不是以年代划分的。一个作家,他不乐意自己被划入任何一个流派,因为作家追求艺术性的独一无二。划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评论家或者出版商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对他们都有利。前者是学术上的方便,后者则是经济上的利益趋势。、 “80后”主要文本:韩寒 《三重门》 、《像少年啦飞驰》。郭敬明代表作《幻城》、 《梦里花落知多少》 。 张悦然 《樱桃之远》。 泽婴 《荼縻》、孙睿 《草样年华》 、春树 《北京娃娃》 。 马教授认为,80后现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市场化、文化化的一种表现,是适应青少年阅读需求,在外部商业资本(传媒、出版)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创作现象,是借助小读者和小作者的互动进行偶像化市场造势和炒作的文化现象。80后创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杂志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们一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下小读者对于文学创作、欣赏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学生的高考情结和教育弊端,与一些著名高校达成协议,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小作者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从而极大地吸引了中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引起传媒、家长以至社会的普遍关注。 新概念作文大赛也确实涌现出一些有天分、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小作家。由于他们的作品率真、原态地记录了部分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情感特征,适应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心理,个性十足,抒发了他们自己的心声,例如高考的压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说出了自己心里话,在阅读中得到宣泄,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喜爱。一些敏锐的出版社和书商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全力打造这样一批青春写手、作家,导致80后创作大量出现,一些小说的销量竟逾百万册。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80后创作在社会上掀起的巨大影响,媒体也热烈地关注、参与其中,不断为80后创作造势、炒作。通过对此的运作,许多涉猎其中的传媒影响力剧增,而他们的宣传、造势,又为80后文学的创作、作家的名誉提高、作品的销售推波助澜,相得益彰。 对于80后创作,马相武的评价中肯而客观。他认为,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发行量来看,80后创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巨大的影响与其说是因为其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不如说是抓住了青少年读者们的阅读心理。80后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主要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富有艺术性,个性十足,同时其细腻、逼真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有十分可取之处。千百万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长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青春读本”,80后小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当然,其价值取向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也许争议并未充分展开。现在是大家都愿意表现宽容的年代。 马相武肯定80后创作的积极一面,同时也指出了80后创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书商、出版集团要在短时间内出书、获取利润,所以会要求作家在短时间内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税、稿费以及创作名望的推动下,作者们有时候也希望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部分作品的创作立意源于出版集团的策划,容易造成作者个体写作行为失范。另一方面,由于小作家、小作者们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写作训练,结构上不免松散;同时,由于年龄、经历,其社会阅历、文化积淀不深,也难以写出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节、人物塑造上稍显单薄,而且有雷同的现象。同时,标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难免沦为矫情,真实便失真了。语言上追求自由纵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读者对于80后创作的喜爱与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文化以及生存状态。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后创作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是“我们写我们”,后一个“我们”是指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体;前一个我们则是指80后作家们,也就是用青年的手,来写青年的事。这是区别于“他们写我们”的,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先一代的专业作家们。相对于“他们写我们”,“我们写我们”显然更加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受“我们”的推崇。 然而,“我们写我们”,与“他们写我们”相比,尽管的确更加率真、更加贴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声,但是由于这些“我们”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并不丰厚充实,往往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难以对青少年青春时期的心理、情感变化作一客观、理智的分析,题材的筛选上难免良莠不齐,某些作品过于暴露、夸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还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写,很容易对身心尚不成熟、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产生不利的引导和指向,这也是马相武所深感忧虑的。 沉湎于文字的赤裸狂欢,在安静的夜晚异常亢奋,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过黎明!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宁静地写作;在虚热、浮躁和追捧中…… 这一群人,闹哄哄地走向了文学的殿堂,但是活在尴尬里,活在阴影里,活在文学丧失它纯粹性的危机中!这就是所谓的“80后”。 80后代表作电视剧<奋斗>这是一部描述大学毕业生闯荡社会的作品,讲述三对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面对社会现实与校园...面对人生的挣扎与奋斗。

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唐尚珺被那个大学录取了

唐尚珺被录取的大学如下:

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录取。参加了15次高考的广西考生唐尚珺已被海南师范大学录取。

1989年,唐尚珺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以来,他年年出现在高考的考场上,只想上清华。为了大众熟知的“清华梦”,他从懵懂的少年考到现在年过三十。

这么多年,他和清华的距离也在逐步拉近。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唐尚珺考了372分,没上本科线,父亲得知后很失望。但家人说,他复读或者读大专,他们都支持。他选择了复读。

唐尚珺学习经历

2002年,小学毕业后,唐尚珺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上思二中。初二开始,唐尚珺的成绩开始走下坡路。唐尚珺读过两个初三。唐尚珺因为“怪病”没有参加第一次初三的考试。参加第二次初三的考试考上了钦州二中。 向学教育网

唐尚珺是2016年纪录片《高十》的主角,是一位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一个偏远山村的80后,2021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他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但没去。来到平果县一所新开的私立高中报名复读,“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

2022年8月,高考复读13年的唐尚珺备受关注,他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专业不合适,他再次复读。

2023年6月,唐尚珺开放了他的社交账号,3个月前他曾发文表示“再战100天”。在他微博账号的个人认证里,写着“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唐尚珺”。

2023年6月30日,唐尚珺公布了高考成绩为594分。他表示,读了17年的高中,这次要去读大学了,“大概率会报师范类的方向”,并希望在填志愿得到大家的帮助。唐尚珺称无论结果如何,2023年是自己最后一次高考。

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

什么叫做”80后”?又有什么叫做”90后”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什么叫做”80后”?又有什么叫做”90后”的相关内容。

80后主要就是指80年后出生的作家
他们就是生活在幸福中,没经历风雨,比较叛逆独立的一代



马教授认为,80后现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市场化、文化化的一种表现,是适应青少年阅读需求,在外部商业资本(传媒、出版)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创作现象,是借助小读者和小作者的互动进行偶像化市场造势和炒作的文化现象。80后创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杂志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们一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下小读者对于文学创作、欣赏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学生的高考情结和教育弊端,与一些著名高校达成协议,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小作者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录取,从而极大地吸引了中学生参与其中,同时也引起传媒、家长以至社会的普遍关注。

新概念作文大赛也确实涌现出一些有天分、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小作家。由于他们的作品率真、原态地记录了部分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情感特征,适应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和心理,个性十足,抒发了他们自己的心声,例如高考的压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说出了自己心里话,在阅读中得到宣泄,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喜爱。一些敏锐的出版社和书商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全力打造这样一批青春写手、作家,导致80后创作大量出现,一些小说的销量竟逾百万册。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赛、80后创作在社会上掀起的巨大影响,媒体也热烈地关注、参与其中,不断为80后创作造势、炒作。通过对此的运作,许多涉猎其中的传媒影响力剧增,而他们的宣传、造势,又为80后文学的创作、作家的名誉提高、作品的销售推波助澜,相得益彰。

对于80后创作,马相武的评价中肯而客观。他认为,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发行量来看,80后创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巨大的影响与其说是因为其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不如说是抓住了青少年读者们的阅读心理。80后作品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主要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富有艺术性,个性十足,同时其细腻、逼真的心理、情感变化,也有十分可取之处。千百万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长期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青春读本”,80后小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需求。当然,其价值取向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也许争议并未充分展开。现在是大家都愿意表现宽容的年代。

马相武肯定80后创作的积极一面,同时也指出了80后创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书商、出版集团要在短时间内出书、获取利润,所以会要求作家在短时间内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税、稿费以及创作名望的推动下,作者们有时候也希望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部分作品的创作立意源于出版集团的策划,容易造成作者个体写作行为失范。另一方面,由于小作家、小作者们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写作训练,结构上不免松散;同时,由于年龄、经历,其社会阅历、文化积淀不深,也难以写出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节、人物塑造上稍显单薄,而且有雷同的现象。同时,标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难免沦为矫情,真实便失真了。语言上追求自由纵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读者对于80后创作的喜爱与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文化以及生存状态。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后创作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是“我们写我们”,后一个“我们”是指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体;前一个我们则是指80后作家们,也就是用青年的手,来写青年的事。这是区别于“他们写我们”的,这里的他们,是指那些先一代的专业作家们。相对于“他们写我们”,“我们写我们”显然更加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受“我们”的推崇。

然而,“我们写我们”,与“他们写我们”相比,尽管的确更加率真、更加贴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声,但是由于这些“我们”的生活阅历、文化积淀并不丰厚充实,往往显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难以对青少年青春时期的心理、情感变化作一客观、理智的分析,题材的筛选上难免良莠不齐,某些作品过于暴露、夸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还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写,很容易对身心尚不成熟、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产生不利的引导和指向,这也是马相武所深感忧虑的。

沉湎于文字的赤裸狂欢,在安静的夜晚异常亢奋,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过黎明!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宁静地写作;在虚热、浮躁和追捧中……

这一群人,闹哄哄地走向了文学的殿堂,但是活在尴尬里,活在阴影里,活在文学丧失它纯粹性的危机中!这就是所谓的“80后”。

光圈之下——商业化的文学写作

“80后写作”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的写作,现在的“80后”已经是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自从2001年韩寒凭着他的《三重门》一炮打响后,以他、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的一批80年代后期出生的青少年写手便纷纷浮出水面,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有人说,“80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成才方式。的确,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颜歌等一批从“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的80后生人一走出赛场便直接走向了市场。当“60后”、“70后”作家还在为书稿奔波时,这些初来乍到的“80后”们已经成了坐拥百万版税、引领阅读市场的弄潮儿。他们的作品不断出现在货架的显要位置、出现在各大杂志期刊的转载栏目中。他们的名字被无数次的重复、宣传,使他们享受着明星偶像般的追捧。

“80后”们的初期作品中确有很多较为成功之作,如韩寒的《三重门》、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春树的《北京娃娃》等。这些十分有特色的作品,是青春与文学的巧妙结合,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市场热烈的反响,那些读腻了课本上“经典”的同龄人被这类作品中新鲜的观念、潇洒的文笔、相似的生活经历所吸引,迅速成了他们的支持者。“80后”很快成了图书市场上最热的品牌,随着第一波“80后”写手的名利双收,出版商们纷纷来淘这一桶金,在媒体的炒作下,第二、第三波写手们相继出炉,一时间“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的牌子随处可见。

但一夜成名的迅速让这些在当时尚未成年的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商家的追逐和名利的诱惑似乎使他们乱了阵脚,不知该继续前方的文学之路或是放弃操守迎合市场。这样的矛盾在他们后来的作品中逐渐显现,青春文学不再纯粹,“80后”被运作和包装得越来越商业化,而他们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他们内心的浮躁和才思的枯竭,商业化的痕迹渗透在字里行间,文字仍然好看,内容和思想却愈发肤浅。在出版了《XX通稿》、《左手XX,右手XX》等只剩下娱乐性的文集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80后”的衰落,他们的读者在流失,“80后”的概念也成了一种被极度商业化后的产品而在市场上泛滥着。正如 “80后”写手孙睿所言:“‘80后’概念已经被提滥了,它已经无孔不入,跟街头小广告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80后’写作成了‘牛皮癣’。”

光圈背后——

“80后”的社会影响

本世纪初,“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连续举办为文化界引进了一股清新的青春之风,同时为那些满怀文学理想的青少年创造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终于能够走下网络,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大胆袒露心声。在一批又一批80年代后期出生的学生写手脱颖而出之后,“80后”的品牌应运而生,它的出现给曾经沉闷的文学图书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在教辅书之外忽然出现的这类观点新鲜、娱乐性强、有透着些许生活哲理的文学作品,迅速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市场对这种青春文学的接纳又鼓励了一大批爱好写作的青少年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生活,“少年写作”蔚然成风,而在这一过程中,又不断的有些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浮出水面。

由于这一领域的收益较高,各大出版社相继推出校园文学作品,媒体的炒作更是愈演愈烈,但这种过分的炒作似乎没有激励青年写作者,反而起了反作用。青少年写手限于其年龄和生活阅历,才思是有限的,于是在金钱的驱使下,“80后”有些并不尽如人意的书稿、社会上内容杂乱的文章、甚至媚俗作者和网络写手们模仿的粗糙作品也都被搬上台面,“少年写作”、“青春文学”开始有了滥竽充数的影子。如果说初期的“80后”给读者带来的是写作者新鲜理念的冲击,那末后来越来越多的各种“少年写手”们带给读者的却是乏味和厌倦。

现在的“少年写手”们的作品良莠不齐,在图书市场上呈现泛滥的现象,这使得很多同龄的青少年读者被这种文化氛围所深深影响,甚至有的青少年不理解什莫是真正的经典,而对于文学的理解就仅仅局限在“谁都可以写”的所谓的“青春文学”。照此下去,“青春文学”的商业化和媚俗风很可能会影响青少年读者对于文学的理解,甚至会给他们以不正确的文学导向,使他们陷入虚无思想的洪流之中,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文学需要天赋,但更需要的其实是积累和沉淀。“少年写手”好好培养也许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有深厚功底的作家,但现在许多人刻意追求“天赋”、媒体大力吹捧“神童”,却形成了一个不正确的文化导向,这无疑要将这些初出道的小写手们引向一条畸形的“成功之路”。韩寒就是在被这样称为“神童”之后毅然辍学的,而事实是也许本来他还可以读到高中毕业。辍学原本是不为大众所称道的行为,但媒体偏偏在此时又起了作用,他们报道韩寒如何在辍学之后过着休闲自在的生活,什莫时候去赛车,又拿了多少多少稿酬。这些报道让同龄甚至更小的孩子对这种“另类”的生活产生无休止的羡慕,这种不正确的导向正在侵蚀他们对于未来所抱有的理想,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韩寒,但这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投机取巧的念头,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

“80后”的社会根源

“80后”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社会根源的。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普及全民高等教育在现阶段还有一定的困难,人口的压力和历史渊源最终导致了计划生育和应试教育制度的产生。

一方面,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孩子从小就背负着长辈们的殷切期望,生活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观念的压力下,他们渴望证明自己的愿望十分强烈。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使得他们缺少可交流可沟通的同龄人,只能在日记或网络上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当社会对“英雄出少年”的观念不断肯定,对应试教育和张扬个性之间的冲突争论不休的时候,这些处在叛逆青春期的孩子们便很难拒绝“少年作家”头衔下名与利的诱惑。而当他们拿到第一笔版税,似乎师长的期望、脱颖而出的成就感也在一瞬间得到了满足。他们可以抛开各类竞赛,放下《哈佛女孩刘亦婷》,潇洒地说:“我也可以成功、成名”,而这条“成功之路”归根结底是一条逃脱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之路。

光圈过后——“80后”的未来和我们该做的

“80后”写手们无疑是一批有着文学才华和文学追求的青年人,但却在商业化的不断炒作下有些江郎才尽。过早的面对社会和媒体、一夜成名的压力加剧了他们的早熟,使他们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但成名之后的固步自封却成了他们的致命伤,脱离生活、没有深度的作品,即使能因为文字的华美而畅销,也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文学,因为它经不起大众的考验,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这种现象是应试体制的压力和国人渴望一夜成名的畸形心理影响下青少年不正常心态的表露。我们应该从教育体制这个根本上寻求改革的突破点,从社会舆论的大环境着手,从关心青少年心理、思想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及时制止这种现象的继续发展。青少年的文学更需要的是对深刻文字功底、文化底蕴的探究,而非纯粹娱乐大众、捞取利益的媚俗文学。

近日,一套名为“告别‘80后’”的丛书又使得“80后”现象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书中收录了许多“80后”知名人物的代表作。丛书的编者就是三位“80后”写手,该书策划者、时代经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张万文表示:这套书提出了“告别80后”的概念,希望撕掉“80后”这一过分商业化的标签,还原少年作家的文学本色。这套丛书的推出旨在划清有内涵的青年作家与鱼龙混杂的“80后”品牌之间的界限,使真正有文学追求的青年作家能够更加专注地探究文学之路,使读者将他们与商业化的“80后”们真正区分开来。希望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商业化运作的告别,而非另一轮炒作闹剧的上演。

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www.380859.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80后?大神们帮帮忙”相关推荐
我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朋友们帮帮忙
我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朋友们帮帮忙

我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朋友们帮帮忙喜欢哪个就报哪个呗!超过其往年录取平均分就很可能成功而且有个好专业。分低了点就选所谓的如今冷门的。先定学校还是先定专业?一般会有专业等级差吧。查看志愿填报的指南吧,很多网上就有,书店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书嘛!二本志愿填报:11个平行志愿怎么填1、目前都是平行志愿,填报平行志愿一般都是按照冲稳保的原则选择报考的院校。2、二本平行志愿可以填报11个院校志愿

2024-06-28 06:07:58
高考理科分数567,可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大神们帮帮忙
高考理科分数567,可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大神们帮帮忙

高考理科分数567,可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大神们帮帮忙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是中

2024-06-14 06:59:08
08江苏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多少?大神们帮帮忙
08江苏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多少?大神们帮帮忙

08江苏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多少?大神们帮帮忙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消息,全国有1063所高校在江苏招生,比上年增加近百所。记者从江苏省相关高校招生部门获悉,今年全国高校招生分批次招生计划已经确定,其中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本一批次)普通类统招计划40636人,比上年录取人数略增;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本二批次)普通类统招计划53406人,跟去年录取人数持平。今年全国高校计划从参加统考的考生中招生3

2024-08-06 19:57:15
从达州出发到石桥古镇,大概要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
从达州出发到石桥古镇,大概要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

从达州出发到石桥古镇,大概要多少钱?大神们帮帮忙石桥古镇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悠久,丰富的文化艺术远近闻名,有近两个世纪校史的“宝善书院”,有“湖广填川”八省移民联建的会馆宗祠,有象征西方文明的“天主教堂”,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大“节”“孝”牌坊,上面更是留下红军北上抗日留下的豪言壮语。有“青石的街道向晚”,也有吊脚的窗扉虚掩,有全新的“河东走廊”,也有小桥下的流水依然。骑马柜台四合院,当街牌坊

2024-08-04 14:07:10
无锡市运河实验高中到底好不好?如果不好,原因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无锡市运河实验高中到底好不好?如果不好,原因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无锡运河实验中学是几星高中无锡运河实验中学是三星高中。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是经无锡市教育局批准,于2005年4月正式成立的民办普通高中。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现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丽新校区、惠华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格调高雅、花坛绿岛、景墙清池,交相辉映,既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一个现代的理想的学习之所。学校师资:学校现有教师中,专职教师占97%,

2024-08-28 22:02:40
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生录取线 山东大学历史学考研分数线?大神们帮帮忙
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生录取线 山东大学历史学考研分数线?大神们帮帮忙

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生录取线2018年浙江传媒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为:表演类专业文化分585分,戏剧影视文学文化分552分、数字媒体艺术文化分588分录取。浙江传媒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校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78年)和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4年)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学院

2024-06-24 06:08:27
山东省成人高考,第一志愿是济南大学,应该如何查询是不是录取了?非常着急希望帮帮忙?
山东省成人高考,第一志愿是济南大学,应该如何查询是不是录取了?非常着急希望帮帮忙?

济南职高录取线2023济南职高录取线2023如下:济南市(不含莱芜区、钢城区):普通高中志愿填报资格线为460分。“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高职志愿填报资格线为471分。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志愿填报资格线为360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志愿填报资格线为180分。莱芜区、钢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志愿填报资格线为415分,民办普通高中志愿填报资格线为388分。普

2024-09-20 00:15:18
大哥大姐们,帮帮忙!四川文科444分填的如下志愿,看能上吗且通知书好久下来!
大哥大姐们,帮帮忙!四川文科444分填的如下志愿,看能上吗且通知书好久下来!

大哥大姐们,帮帮忙!四川文科444分填的如下志愿,看能上吗且通知书好久下来!今年川师文科的专科录取线是449!~~你还差几分!而且你填的第二志愿都有问题!都是些热门院校,一般第一志愿就招生满额,而且分数一点也不比川师低,所以一般你都掉榜了!那你只能被专二批次志愿的院校录取了!~~我劝你去加油复习一年,可能上二本!西华大学453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442分成都学院445分怎样知

2024-09-15 16: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