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23:10:55 | 向学教育网
跨省生源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考公平”,但是却引起这么大规模的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公平”的忧虑。初衷不坏,但是这一方案也受到了向全社会公然宣导一种不公平 的指摘。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东西部“高考鸿沟”显而易见。无论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这种现象都亟待改变。所以才有了教育部的“协作计划”,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拿出一些招生指标“支援”西部省份。国家是一个整体,需要均衡、协调发展,发达地区“拉”落后地区一把,从国家层面上看是天经地义的,是从全局考虑,着眼于长远。
但从那些支援省份的角度看,“高考公平”则有着不一样的内涵。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考录取率较高,是因为生源质量较好,而生源质量好,是地方政府重视教育、家长不惜代价培养孩子的结果,是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的结果,高考公平就应该是“优胜劣汰”,而不是“损有余补不足”。再譬如,有些家长认为,东部省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赖于地方政府的长期投入,凝聚着当地纳税人的奉献和汗水,他们的子女理应因此获益。还譬如,有些家长质问,高考录取率遥遥领先的京、津、沪,为何反而不外调招生指标?至于教育部门表示外调指标不会影响本地录取率,很多家长不以为然,因为,如果不外调指标,本地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比例将会更高。
是的,一旦和地域扯上关系,“高考公平”便成了一个公说婆说、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应该说,国家的政策没有错,而家长的诉求也有道理,至于谁更有理,实在难以判断。不过有一点是需要强调的:促进高考公平不能仅靠调剂招生指标,而要着重从基础教育抓起。实际上,比东西部“高考鸿沟”更显而易见的,是东西部基础教育的鸿沟。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上不如东部省份,这也是许多全国性重点大学在西部省份投入招生指标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外调招生指标,固然能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但显然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影响高考的公平和效率,并且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所以,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真正重视教育,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生源质量,这才是提高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根本之策。填平基础教育鸿沟才能填平“高考鸿沟”,当东西部基础教育水平差距不大,实现高考公平也许就简单得多: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高校录取考生只看成绩,而不管考生来自哪个省份。
随着 高考改革 进入“深水区”,原来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必须严谨、细致、公正、科学,方能 行稳致远 .
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 高校自主招生 工作加以规范:通过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资格审核、严格招生管理、加大违规查处等举措,确保“专项计划”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学生。种种规范,旨在让高考回归起点公平,让招生举措不背离政策初衷,用诚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
追溯历史,从高考恢复以来,我国高考改革就一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标准与多元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平衡。通过标准化考试确保流程严谨科学,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校对选才的不同需求及考生的多元差异;作为选拔性考试要体现区分度,但同时也要尽量验证学习效果、体现能力;不但要通过高考满足高校选才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高考对于整个 基础教育 的先导作用。
也可以说,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区域之间以及省际 高等教育 资源仍不均衡,在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促进 教育公平 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成为近些年高考改革最难的命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项高考改革的探索性举措,都如同平衡木运动员的动作,必须严谨、细致、公正、科学,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综合评价为基础进行录取的探索性改革举措,自主选拔旨在打破“唯分数论”的 窠臼 ,改变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现状,鼓励更多孩子发展多元特色。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旨在为更多农村考生提供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机会公平。几年实践证明,两项探索都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向学教育网
但同时也应看到,依然有个别地区的个别考生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自主招生申请材料,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骗取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还有个别学校、单位和个人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乃至个别中介机构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 虚假宣传 和敛财,等等。这些有违诚信的行为虽为个案,却足以影响很多考生的未来命运,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高招秩序,背离了政策初衷,也伤害到高考整体的公平公正。
高考之所以万众瞩目,是因为它仍是当下促进 社会阶层 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特别在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在额度和项目上都日益规范的今天,以高校自主选拔和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为代表的多元探索能否公平推进,更是备受瞩目。简言之,这将直接关乎教育公平的基石能否筑牢,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以捍卫。
之所以常说“改革不止步”,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前进,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制度的调整,要收到真正的效果或者把握全新的问题,有赖于政府、社会、家庭、考生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平正义是教育的价值基石,而只有用诚信筑牢改革基础,才能保证高考公平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今年高考国家录取分数线降了吗的相关内容。
因为教育部10日公布《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据了解,2017年高招计划安排将继续促进公平,维护广大考生切身利益,确保各地高考录取率不降低。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会有高考、会考这种制度啊你好!归纳起来,高中毕业会考与高考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毕业会考作为一种以测量和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水平考试在高中阶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高中会考制度推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首先高中会考制度引导学校转变了教育观念,把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学好全部课程当作普通高中办学的重要理念。在我国,学校的办学理念受社会制约
新高考哪几个省份2024?2024是新高考;2024实行新高考的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4实行新高考的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为什么江苏高考一本率这么这么低1、高考录取率取决于招生计划与报考人数,尤其是本省份高校数量的多少。其实江苏省高校数量是全国最多的,但为什么一本录取率不高呢,就是因为重点大学给予江苏的招生计划太少。2、另一个原因,江苏省招生计划的特点为,本科计划相对较高,但其中重点高校的一本计划偏少,把绝大部分招生计划到安排到了二本批次招生。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国数百年了,到底是按才录取,还是按地区
2015年黑龙江高考分数线为什么会这么低?今年理综试题偏难,很多题型平时测验未出现过,导致考生成绩普遍偏低。黑龙江省2015年高考成绩、考生一分一段排名表及各批次控制分数线都已经公布,考生要到所在省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高考成绩、考生排名以及各个批次的控制分数线。简介:高考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也已经同时公布,考生同样要到所在省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中南大学生化班录取问题1,学弟(妹)你好,我是中南大学物理院的,即将上大二了,所以我说的还是能作参考的,我去年参加过物理升华班的考试,可惜没考上。升华班考试我们去年是高考所在省一本四十分,或是奥赛获奖。物理升华的考试人数比较多,至少一千吧(具体的也不清楚),化学升华的少些,也有三四百吧。笔试按一比一点五的比例录取,即约五十人,面试后录取35人,录取的省份难说的,因为我是物理院的,知道物理升华
我今年高考志愿被调剂为管理类的,而我英语水平不错,我会努力把专业课学好,再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行吗?是的,你想得对,人应该就要有志气。其实,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你进入大学之后,可以申请转专业,只要通过简单的考试,就ok了。如果你不想转的话,建议你先学好自己的专业,再修其他专业,拿个证书,这样就好了。至于英语,你以前是很好的,只要你在大学期间学好英语,再考个证,这样,你就可以比别人更胜
高考平行志愿调剂顺序是什么平行志愿调剂按什么顺序进行一、高考平行志愿调剂顺序平行志愿的调剂是按照你所填报的学校一个一个来的,第一个平行志愿学校如果没有录取,如果第二个学校招满了人,就也不再录取了,如果第二个学校没招满人才会录取,否则可以转入第三志愿,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志愿。第一个平行志愿学校如果不服从调剂,系统就自动退档了,不会自动转入第二个学校,当然也不会转入这个批次的任何志愿学校
为什么高考填志愿的专业一填不进去?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尝试再次填写。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尝试退出志愿填报系统再登录试一试,如果都没有解决问题,那就是所获取的院校专业代码错误,而不是因为系统原因造成不能填写志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取正确的院校专业代码。1、学校下发的志愿填报指导书当地的高中都会给高三学子发放一本志愿填报指导书,这本书会每年进行更新,这本书
2023-12-02 23:10:40
2023-11-07 10:05:07
2024-02-11 18:09:40
2024-02-29 20:59:23
2023-12-03 11:50:46
2023-10-22 05: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