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23:06:36 | 向学教育网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粗拦银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衡兆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岩宴。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传播学专业怎么样_学什么_前景好吗的相关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时,传播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等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整理的传播学专业介绍、主要课程、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供大家参考。新闻传播学类之后能干什么工作呢?新闻传播学类是涉及媒体、传播和公共关系等领域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中找到工作。以下是一些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工作:1.媒体行业:毕业生可以进入新闻机构、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社等媒体行业,从事新闻采编、编辑、记者、主持人、节目制作等工作。2.媒体平台运营:毕业生可以从事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新媒体运营、社交媒体管理等。
高考里面填志愿是大类还是小类?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有关专家表示,相较于专业招生,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群。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愿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这给了学生更大的专业选择权,降
2023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行榜最好高校排名名单汇总2023全国(研究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行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全国(应用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南京传媒学院。2023全国(研究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2023中国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排名(研究型)全国排名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档次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
2023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就业前景怎么样2023全国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靠前的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2023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一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二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三位;排名高校
2022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怎么分专业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先统一学习基础课,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所学专业。什么是大类招生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来说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
2023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就业前景怎么样2023全国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靠前的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2023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一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二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全国排名第三位;排名高校
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推荐——新闻传播学详细解析欢迎来到高考志愿填报的探索之旅,今天我们将深入解读热门专业——新闻传播学。这个领域涵盖了国际新闻与传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丰富的专业分支,每一门都孕育着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为未来的国际传播人才而设立,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新闻采访和新闻理论,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纷纷开设。这个专业将你引向全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岗位包括新媒体采编运营、文案策划、网络编辑、新媒体策划、网络新闻采编等。就业方向一是网站信息采编岗位二是新兴的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公司三是致力于搭载“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四是政府政务信息编辑发布与平台建设管理。工作岗位可为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论坛编辑、监控编辑、博客编辑、推广编辑、网页美工、网站策划员、网站优化师等。就
2023-12-02 23:10:40
2024-02-11 18:09:40
2023-10-28 14:28:46
2024-02-29 20:59:23
2023-12-03 11:50:46
2023-10-22 05: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