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13:50:32 | 向学教育网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安流中学作为五华南片三十多万人民的最高学府,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各类建设者作出历史的贡献!
安流中学作为五华县三间大型中学之一,承受着为三江人民兴学育人的光荣使命,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将继续为祖国的兴旺发达振兴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各类人才!
安流中学的前身是三江书院。1894年,鹅池塘前清秀才,热心教育人士张柳堂与古芸史、张樵生、张笃臣、李兆庚(字星楼)等人发起,陈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陈新波、胡海珊等人共同发出倡议兴学育人,倡建三江书院,张柳堂为经理,向上山十约好义先生募集经费筹建。几经周折,建成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回字形、学宫式砖瓦结构楼房。正厅题额“近思堂”。厅里设两个龛:左为周、程、张、朱、五夫子牌位;右为捐资赡学的好义先生纪念牌。“近思堂’前两侧为南北厅和黉舍,南厅为“渔经”,北厅为‘猎史”。正中有个中亭,中亭前天井内有一株翠柏,中亭两边天井内种植花卉。大门上方横额上书“三江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横陂魏卓然先生所书。大门两侧配上“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的对联。左边有横屋,落门廊天井边有一挡墙,镶嵌青色瓷花窗,上有“鱼跃鸢飞’横额,两边各有小拱门,左门上书“培兰”,右门上书“植桂”。左前方有一朝南斗池门,上书“云峰擢秀”。对联是“云从龙至,峰带鳌来。”右前方筑有一座三层六角亭。正门前围墙下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内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池边绿树成荫,粗壮的牛筋树与柔软的柳树枝相映成趣。这一建筑,在当时确属一座宏伟高雅的书院。那时的书院是科举制度时代的国文专修学堂,先后来院掌教的有梅州孝廉侯家骥、彭玮英,讲授《三字经》、《四书》、《五经》,习读八股文章。
三江书院的里程,不但培育了不少鸿儒才子,而且及后的革命足迹从未间断。1910至1911年,古大存在三江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张柳堂之子,同窗好友张子翩结为同年,与附近少年结交朋友。辛亥革命以后,学校掀起剪辫子,破除封建迷信、普及教育、清算神会庙产。打红缨帽(土豪劣绅)等运动。古大存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入这些运动。1919年,古大存梅州中学毕业,在三江高等小学教了一年书。下半年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的“五·四’运动波及到五华,三江师生积极投入这一运动。1921年,古大存又在三江中学教了一年书,在三江任教时,常到鹅池塘,梅子坪串门联系群众,并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为后来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23年,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农民领导人林甦、李劳工等曾来五华宣传革命,驻宿三江书院。1925年5月,在此成立了中共五华县小组。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来到五华,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廖仲恺、古大存、前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政治顾问鲍罗廷等人驻宿三江中学,部署、指挥东征军全歼军阀陈炯明部队万余人。周恩来召开学生座谈会,传播革命思想,组织五华学生联合会,鼓励学生参加革命,使年青一代受到极大鼓舞。也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古大存返省汇报工作。11月又奉命回五华领导农民运动,为了教育学生和有利工作,兼任三江中学教务长,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冬,中共东江特委在此创办“东江红军军事政治学校”。1948年9月,在此成立中共揭(阳)陆(丰)(五)华边县委。1949年6月,在此成立揭陆华边区人民行政委员会。这些革命足印亦使人仰慕追怀。
1950年,批准为完全中学,正式纳入公办。安流中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很快,不断扩建新校舍,兴建了五爱楼,劳动楼、团结楼、三好楼、建设院、学习院、康乐院、科学馆、教学大楼……扩建了礼堂,改建了旧校舍,旧貌换新颜,建成一大片现代规模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也由三江书院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源源不断地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深造学生。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如古大存,古公鲁,古宜权、魏恩伦,张骏声、胡汉奇,张冠华……等革命老前辈、革命干部和革命先烈曾是三江学子。解放后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如古可、陈任召、宋一秀、万家基、张灵汉、陈国凯、李思华、胡丽群、刘均谦、曾志权、冯朝阳……等,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文理状元、清华学子”,享誉梅州。
校门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校门对联释义:三畏(《论语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九思(《论语季氏》)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
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汇聚,积聚了龙气、灵气、人气,西水东流,罗衣带水,定出聪明智慧、大富大贵之人。
三年寒窗(苦)读,江山建国(人)才。元朝中书左丞相拜住有奏折,三畏: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五华县安流中学录取分数线2022的相关内容。
五华县安流中学545.7分。麻城理工学校历史沿革1984年7月,麻城县城关镇职业中学在凤凰窝成立,标志着学校历史的开端。随后,1986年9月,学校迁至西正街前进小学,更名为麻城市职业高级中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1990年8月,学校迁至原一中(考棚),改称为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并提升为正局级单位,同时增设初中部,起初只有4个班,逐渐发展到15个班,但于1996年停办初中。1991年,职业高
六安市独山中学的学校简介六安市独山中学是六安市首批示范高中,坐落于国家红色旅游景区——独山镇。学校地接大别山脉,傍依淠河清源,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民风纯朴,是读书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始建于1958年,五十年沧桑砥砺,薪火传承,桃李满天下。学校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现有51个教学班,370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近百人,高级教师37人,研究生2人,省级教坛新星1人,市区级学
镇原县三岔中学的学院沿革三岔中学由最初的“三岔完全小学校”发展至今天的“三岔中学”,共经历了5次冠名变化。1937年延安方面派徐希平和当地李焕章创建新型学校——三岔完全小学校,为三岔国学之始,这是首次冠名。1939年8月庆环分区在曲子县三岔区设立三岔回民小学。学校第2次更名是在1946年秋,三岔回民小学和对面河小学合并,称为三岔普通小学。1947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解放战争,学校被迫停办,
黄平县旧州中学的学校沿革旧州中学于1932年秋创立,系地方人士筹资开办的私立中学。发起人为吴少峰等,为便于立案,取名旧州女子中学。创办至今,先后更名十余次。1932年秋—1933年名黄平县女子中学预备班;1934年—1935年名黄平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校;1935年—1938年名黄平县立初级职业学校;1938年—1940年名黄平县立初级中学分校;1940年8月—1949年1
巴中市高考时间安排2023年6月7号到6号。根据查询巴中市教育局官网显示,巴中市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将于2022年10月14日开始,考试时间为2023年6月7号到6号。巴中,别称巴城,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地级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的学校简介学校占地面积121亩,规划建筑面积为8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3%,预算总投资6000万元
子洲县淮宁湾乡中学学校简介在陕西省子洲县淮宁湾乡的腹地,坐落着一所底蕴深厚的教育明珠——子洲县淮宁湾乡中学。该校坐落在前清水沟,作为淮宁湾乡的普通中学,它不仅是学生学术成长的摇篮,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学校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教育传统,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这里汇聚了一支团结、务实且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他们富有开拓精神,其中包括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杰出
仙游县华侨中学的学校沿革仙游县华侨中学于1957年由印尼仙溪福利基金会创办始,设在仙游县城关街道、柴桥头侨眷杨明建家中的“仙游华侨子弟补习班”,在城关二保街(侨联会)招收40名华侨子女入学。翌年,县侨联与仙游县教育科磋商决定,将“仙游华侨子女补习班”和“工商联子女补习班”合并,改为“仙游华侨初级中学”,开始招收初中新生三个班,165人。1958年7月定址仙游县赖店公社土山村,定名“福建省仙
靖江市靖城中学的校史沿革靖江县高等小学堂靖江历史上办了不少书院,其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马洲书院,也因此占据着靖江大半个教育史,她是靖江教育的起端、文脉的开始,其“治生勿求富、读书勿求荣”的教育观成为马洲人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她为靖江人民树立起了一种高远的、健康的教育观、成才观,成为靖江这块土地繁衍和繁荣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靖江马洲书院与兴化昭阳书院、兴化文正书院、泰兴
2024-08-19 09:36:32
2024-02-11 18:09:40
2024-02-29 20:59:23
2023-12-03 11:50:46
2023-10-22 05:36:18
2024-03-02 09: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