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求08年高考在西藏招生计划(甘肃高招重点批录取捷报频传 增招的愿望基本实现)相关的问题,今天,向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求08年高考在西藏招生计划
那个我是08年的从西藏考的考生,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最适合不过的了
首先想查询西藏的高考资料去西藏考试院
至于你想要每个学校的招生线,那么你只有到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上面有历届的每个省市的分数线以及招生人数
还有快到高考的时候邮局或者学校会有高考招生指南的合订本,那个上面有历届的所有学校的各个分数线和专业线
那个也基本上是每个高考学生必备的高考后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
具体如果有疑问可以到我的空间留言
hi.baidu.com/kakasheli
最后祝高考顺利。谢谢
2008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信息
2008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从7月10日开始,于8月19日顺利结束。
今年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新生10211名,其中:文史类录取新生4412名,理工类录取新生4523名,对口高职录取新生1276名;总录取率为60%,区内少数民族录取比例为72.7%,汉族及区外少数民族录取比例为27.3%。
今年达到我区最低录取控制线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均被录取,上线后未被录取的考生137人(其中: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98人,不服从调剂的38人)。
考生可通过西藏教育考试院网站、教育厅咨询室、电信声讯台96833513查询,并核对录取通知书。考生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到各地市招生办领取纸质档案。
2008年普高招生计划
(计划总数:10957名。其中本科5673名,专科5191名,预科93名)
计划中普通生源招生计划9344名:文史类3912名(本科2356名,专科1502名,预科54名),理工类5432名(本科3017名,专科2376名,预科39名);部队生源招生计划300名:文史类90名,理工类210名,全部为本科;对口高职和2(3)+2招生计划1313名,全部为专科。
特别提示:
1.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人事厅等部门关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藏政发[2003]19号)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暂行)的通知”》(藏政发[2007]100号)精神,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含师范类)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 考生应依据招生计划类别,在本人可报考的类别和科类中选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须认真阅读报考学校的招生章程或直接与学校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报考学校的类型(公办、民办、独立学院等)、办学现状、办学地点、报考要求和收费标准等情况,避免盲目填报。
考生须对自己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认真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考生的志愿表(卡)一经填定,不得更改。因考生本人填涂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一律在本人户口所在地(市)招生办填报、采集志愿。
3.高考志愿分提前录取(分本科、专科)、第一批(重点本科院校和参加该批录取的一般本科院校)、第二批(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第三批(主要是区外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第四批(生源相对较好的专科、高职院校)、第五批(专科、高职院校)。
4.提前录取的院校(专业)分七类:(1)军事院校(含武警院校、国防生招生院校);(2)公安院校、司法警官院校及政法院校的侦察、
治安管理、刑事司法、公安专业;(3)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部部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4)音乐专业;(5)
美术专业;(6)体育专业;(7)按艺术类分数线录取的文艺专业。
提前录取院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后勤工程学院、武警工程学院、武警医学院、
中山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执行第一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每个考生在提前录取志愿栏只能选报其中一类学校与专业,不得跨类混报。
5.报考对外经贸、海关、外语类院校或其他院校的外语专业的考生须参加
英语口试;报考公安、司法院校(专业)的考生须参加面试、政审、体能测试;报考军队院校(含武警部队院校)和国防生的考生须参加政治审察、体能测试及军检;报考海关院校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考生须参加面试、政审;报考体育、艺术类院校(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相应的专业加试。
凡报考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未单独给我区投放招生计划的区外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的考生,须单独填报提前单独录取志愿,并向自治区招生办提供专业加试成绩合格证和招生院校联系方式等相关材料。
6.普通高校民族班、预科只招少数民族。民族院校以招少数民族为主。
7.根据《西藏自治区普通学校招生报考条件规定》(藏政办发【2006】13号),限报考生不得报考下表所列56所院校。个人误报,后果自负。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限报院校名单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001
北京大学
047
上海海关学院
002
中国人民大学
048
南京大学
003
清华大学
049
东南大学
004
北京交通大学
054
合肥工业大学
005
北京理工大学
056
厦门大学
006
北京科技大学
063
山东大学
007
北京化工大学
066
华中科技大学
009
北京邮电大学
06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010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079
中山大学
013
北京师范大学
083
四川大学
014
中国传媒大学
084
西南交通大学
015
中央财经大学
085
电子科技大学
0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092
西南大学
01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94
西南财经大学
020
中国政法大学
095
西南政法大学
021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1
昆明理工大学
022
南开大学
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3
天津大学
131
中国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024
中国民航大学
13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0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155
南方医科大学
034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54
解放军理工大学
035
吉林大学
255
后勤工程学院
038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6
武警工程学院
040
同济大学
257
武警医学院
041
上海交通大学
259
武警拉萨指挥学院
043
东华大学
260
武警警种指挥学院
045
上海外国语大学
262
武警沈阳指挥学院
046
上海财经大学
302
解放军
信息工程大学
注:上述限报院校在招生计划院校代码前加“*”号标注。
(请点击下载《西藏自治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WORD版)
(请点击下载《西藏自治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PDF版)
注:1、上述招生计划按不同生源分列,请考生认真阅读,审慎填报。误填后果自负。
2、上述民办院校,属国家计划,承认学历。
3、凡未注明收费标准的,按院校所在省、区、市的有关标准执行。
4、计划如有增补、变动,将及时在网上公布并下发各地(市)招生办。西藏教育网址:
。
5、有关招生院校的特殊要求及招生信息,请考生登陆院校网站查询。
西藏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08.06.12
西藏自治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08年7月4日经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研究,西藏自治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定。现公布如下:
一、普通生源
1、文史类
重点本科:少数民族350分,汉族500分。
普通本科:少数民族270分,汉族360分。
专科(高职):少数民族230分,汉族320分。
2、理工类
重点本科:少数民族290分,汉族500分。
普通本科:少数民族220分,汉族365分。
专科(高职):少数民族200分,汉族300分。
3、艺术、体育类文化成绩控制线
艺术、体育类文化成绩控制线按普通分数线的70%划定。录取时,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录满为止。
文史类:
本科:少数民族189分,汉族252分。
专科:少数民族161分,汉族224分。
理工类:
本科:少数民族154分,汉族256分。
专科:少数民族140分,汉族210分。
二、部队生源
1、文史类
本科:255分。
2、理工类
本科:210分。

甘肃2008年高招重点批录取捷报频传 增招的愿望基本实现
我省2008年普通高校重点及第一批录取工作于7月25日圆满结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一般本科录取在7月29日开始。现将第一批录取情况和第二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重点及第一批录取工作情况
1、招生计划情况
参加我省普通高校重点及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共计159所,计划招生15015名,其中统招14521名,定向生94名,民族院校民族班53名,民语类17名,少数民族预科330名。按科类分:其中理工类12353名,文史类2662名。
重点及第一批录取计划总数中:
①非延考区招生计划为13714名,其中统招计划13288名,定向计划93名,民族院校民族班51名,民语类13名,少数民族预科269名。按科类分:理工类11300名,文史类
2414名。
②延考区招生计划为1301名,其中统招计划1233名,定向计划1名;民族院校民族班2名,民语类4名,少数民族预科61名。按科类分:理工类1053名,文史类248名。
2、计划执行情况
经省招办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实际录取15485人,其中统招15394人,定向生91人。按科类分:理工类12751人,文史类2734人。从该批次招生计划和执行计划情况看,文、理科增招的院校有83所,增招476人。艺术类单招386人,共计增招862人。减招的院校有6所,减招计划6人。增减相抵,该批次共增招856人。
①非延考区招生计划执行情况
非延考区实际录取14138人,其中统招14049人,定向生89人。按科类分:理工类录取11669人,文史类2469人。文、理科增招430人,艺术类单招380人,共增招810人。减招6人,增减相抵,共增招804人。
②延考区招生计划执行情况
延考区实际录取1347人,其中统招1345人,定向生2人。按科类分:理工类录取1082人,文史类265人。文、理科增招46人,艺术类单招6人,共增招52人。
3、第一批录取工作特点
①增招愿望基本实现,470名本应落选考生得已圆梦,缓解了第二批上线考生的竞争压力,省教育厅领导和省招办工作人员为尽到责任而高兴。
教育部规定,今年各高校的调剂性计划占该校总计划的1%。有些高校的调剂性计划数,如要平均分解到全国31个省,有的省还分解不到一个计划。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省招办多方采取措施,积极争取调剂计划,收到了明显的效果。7月22日上午,省招办分别对投档线在600分左右的学校提前提供投档情况,请求学校增加调剂性计划,录取120%以内的考生。据统计,有81所院校对省招办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积极回应,共增招计划476名。增招调剂性计划较多的高校(见附件)。
②第一志愿投档率和高校录取率特高,充分说明录取更加公平公正。省招办制定合理的投档原则,为公平公正录取奠定了良好基础;重点高校从高到低录取,确保了第一志愿录取率的直线上升,据统计,今年第一批第一志愿投档比例,占分数线上考生的94%,第一批普通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为88 %。这些数据说明,今年第一志愿投档率和录取率成为近五年之冠,推进阳光工程制度化所取得成效再次得到验证。
③执行政策严肃认真。录取期间,省招办自始至终认真执行教育部招生政策,绝不违规操作。
一是普通高校在招收统招计划时,我省投放的各轮次考生档案,必须坚持按学校招
生计划的120%的比例、按考生志愿、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的原则进行投档。
二是对94名重点本科定向生的投档,严格按照教育部定向招生政策执行。从定向生录取的执行情况看:定向计划录取94人。
三是学校投放的调剂性计划,均按教育部的政策规定执行。个别学校增加计划比较多,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投档。
④省招办采取公开信息的举措收到明显效果。今年,省招办将每天录取结果次日在
省招办网上公布,从提前批录取开始到7月25日共十天时间,点击省招办网页的人次达40万,省招办录取点静悄悄,省招办办公楼信访组上访人数明显少于往年。以信息公开为重点的阳光招生制度,赢得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充分信赖。
⑤从第一批落选考生情况看,再一次证实我省录取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在划定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时,按招生计划、高考成绩和扩大20%的比例进行划线,供高校择优录取,以体现“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和高校录取自主权。第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经我办统计,重点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文理科考生共1972名落选。其中,理科558分(分数线)以上落选考生为1503人,其中服从调剂的有206人,不服从调剂的考生有1296人;文科560分(分数线)以上落选的考生有469人,其中服从调剂的有107人,不服从调剂的考生360人。可见,今年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非常准确,我省的招生录取工作确实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给全省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第二批招生计划情况和省招办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批录取工作于7月29日至8月1日进行。
参加我省第二批录取的院校共计402所,计划招生37429名。其中普通本科理工计划招生25690名,文史类计划11739名。
为了做好第二批录取工作,省招办采取以下措施:
第二批本科录取占今年招生总量的30%,计划多、任务重。该批次录取既有本科统招任务,又有定向、预科招生,同时,又是本、专科招生的分水岭,考生及社会关注程度很高。为了公平、公正地完成第二批录取工作任务,省招办在认真执行招生录取政策的同时,积极吸引外省本科调剂计划,给全省本科上线考生多办实事、办好实事。
1、坚持招生政策不动摇。省招办在投放考生电子档案时,必须坚持按学校招生计划、按考生志愿、按120%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发档。坚决执行第一批定向生、预科生招生政策,确保录取公平公正。
2、始终坚持按志愿按分数录取的原则。生源不足拟降分的少数省内本科院校,不得自行组织生源,必须按考生第一志愿排序录取,确保录取公平公正。
3、妥善解决高分考生落选问题。一是省内部分高校从外省撤回的本科计划,绝大部分解决即将落选的高分考生。二是省外高校投放的调剂性计划,可在该校第一志愿投档线上组织生源投档。对打算复读的高分考生,不勉强安排录取,以免录取后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
4、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高度关注残疾生录取情况。从今年录取伊始,省招办专门指定录取检查组关注残疾生录取问题,以便妥善地解决上了二本线残疾考生的升学问题。
总之,我省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工作严格执行政策,明确投档原则,规范录取程序,严明招生纪律,公开录取信息,健全监督机制,使录取工作更公开、更公平、更公正。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重点第一批增加计划院校名单 (截至2008年7月25日15时)
院校代号 院校名称 考区 增加数
总计 476
非延考区 汇总 429
3003
中国矿业大学 非延考区 40
0107 北京化工大学 非延考区 23
0145
武汉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19
0138 合肥工业大学 非延考区 18
30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非延考区 17
01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非延考区 16
3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非延考区 15
0118 天津大学 非延考区 14
1254
宁波大学 非延考区 13
01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非延考区 11
0120
大连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11
0132 南京大学 非延考区 10
0141
中国海洋大学 非延考区 10
0169 北京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10
0103
兰州大学 非延考区 9
0139 厦门大学 非延考区 9
0150 中山大学 非延考区 9
0102 清华大学 非延考区 8
0131 上海财经大学 非延考区 8
0140 山东大学 非延考区 8
014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非延考区 8
0148
湖南大学 非延考区 8
0105 北京交通大学 非延考区 7
0108 北京邮电大学 非延考区 7
0133 东南大学 非延考区 7
0104 中国人民大学 非延考区 6
0154 西南交通大学 非延考区 6
0160
长安大学 非延考区 6
0115 中国政法大学 非延考区 5
0149
中南大学 非延考区 5
1023
上海大学 非延考区 5
3016
华中农业大学 非延考区 5
011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非延考区 4
0158
西安交通大学 非延考区 4
0165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非延考区 4
017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非延考区 4
0101 北京大学 非延考区 3
0117 南开大学 非延考区 3
0143
武汉大学 非延考区 3
0144 华中科技大学 非延考区 3
0157 西南财经大学 非延考区 3
0174
西北工业大学 非延考区 3
0113 中央财经大学 非延考区 2
0126 上海交通大学 非延考区 2
0151
华南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2
0173
南京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2
0450
石家庄铁道学院 非延考区 2
1001
上海理工大学 非延考区 2
2046
湖南师范大学 非延考区 2
2191
深圳大学 非延考区 2
3004
南京农业大学 非延考区 2
30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非延考区 2
0112 中国传媒大学 非延考区 1
0116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非延考区 1
0122 吉林大学 非延考区 1
0128 东华大学 非延考区 1
0137
浙江大学 非延考区 1
014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非延考区 1
0155 电子科技大学 非延考区 1
0177
华侨大学 非延考区 1
030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非延考区 1
0374
天津医科大学 非延考区 1
1085
南京邮电大学 非延考区 1
1353
安徽大学 非延考区 1
1541
南昌大学 非延考区 1
1911
武汉科技大学 非延考区 1
2041
湘潭大学 非延考区 1
219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非延考区 1
2701
西北大学 非延考区 1
27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非延考区 1
4608
东北师范大学 非延考区 1
4614 山东大学 非延考区 1
4631
中央民族大学 非延考区 1
4639 华侨大学 非延考区 1
延考区 汇总 47
8602
西北师范大学 延考区 10
4900 中央民族大学 延考区 5
0122 吉林大学 延考区 3
0108 北京邮电大学 延考区 2
014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延考区 2
0154 西南交通大学 延考区 2
0160 长安大学 延考区 2
0103 兰州大学 延考区 1
0105 北京交通大学 延考区 1
0116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延考区 1
0118 天津大学 延考区 1
0130 上海外国语大学 延考区 1
0139 厦门大学 延考区 1
0140 山东大学 延考区 1
0144 华中科技大学 延考区 1
0145 武汉理工大学 延考区 1
0148 湖南大学 延考区 1
0150 中山大学 延考区 1
0153
重庆大学 延考区 1
0157 西南财经大学 延考区 1
0158 西安交通大学 延考区 1
0165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延考区 1
01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延考区 1
0178
暨南大学 延考区 1
030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延考区 1
1353 安徽大学 延考区 1
4615 中国海洋大学 延考区 1
4640 北京化工大学 延考区 1
高考后我想去旅游,目的地主要有大连 青岛 北京 天津出发站是保定。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汽车船,谁能帮我设
向学教育网(https://www.380859.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后我想去旅游,目的地主要有大连 青岛 北京 天津出发站是保定。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汽车船,谁能帮我设的相关内容。
大连和青岛,分别是一南一北。难免走些回头路,会有浪费。
建议路线:保定—青岛—天津—大连—北京—保定。
第一站青岛。
保定到青岛没有直达车,可乘火车到石家庄中转到青岛(120元),或乘火车到北京中转到青岛(320元。)。游览2日。可乘公交车去崂山一日游,市内的五四广场、栈桥、八大关等景点一日游。
第二站天津。
从青岛乘火车到天津(D车组,230元),游览2日。建议住天津站附近。站前即可海河游(乘船60元)、乘公交游古文化街,五大道、南市食品街吃小吃,意大利风情街、滨江道与和平路商业街等等。
第三站大连。
从天津海港乘客船到大连(400元,一夜)。游览2日,旅顺一日游,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星海广场、滨海路等市景点一日游。
第四站北京。
从大连乘火车到北京(硬卧260元)。建议在前门附近找旅馆。乘车方便。从前门乘690路到颐和园、圆明园一日;从前门步行穿过天安门广场,瞻仰天安门、从午门进,经游故宫、游景山、北海一日;天坛公园、前门、王府井一日;八达岭长城一日。
第五站,返回保定(D车50元)。
因各地景点门票情况不详,且住宿费差异很大。很难计算。
其他建议
1、出发前,在网上提前预订旅馆。
2、每到一地下车即购买下一程的火车票。
向学教育网以上就是向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向学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向学教育网:
www.380859.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